来源:互联网
1.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面关联的事物属性。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 3.对于中医学而言,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阴;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阳。 | 4.阴阳二者互根互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5.阴阳二者且对立制约、消长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中医认为人体结构可划分为阴阳对立的两部分。 | 7.中医学常以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否则就会发生疾病。 8.就诊断而言,疾病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都可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都以分别阴阳属性为首务。 |
9.中医治病不但要正确诊断确定治则,而且要熟炼掌握药物的阴阳属性。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药能清火退热如黄芩、栀子;温热药能驱寒温补如附子、干姜等。辛、甘、酸、苦、咸为中药的“五味”,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 10.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总之,中医治疗疾病,就是根据病症的阴阳偏胜偏衰情况确定治则,然后再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药物,纠正疾病的阴阳失衡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
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不能仅凭此信息购药、用药、诊断疾病或开处方,而应以其使用说明书为准,并谨遵医嘱。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 www.tcmdoc.cn 站长信箱:tcmdoc@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