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概述】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属月经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更年期妇女见经行淋漓终月不净者,应警惕宫体或宫颈病变;育龄期妇女患经期延长,可见于放环后月经失调或有排卵型月经失调――
子宫内膜脱落不全;青春期少女见经期延长者,可能为有排卵型月经失调。经期延长也可见于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黏膜下肌瘤或
子宫颈息肉等病。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理有虚有实,常见的有阴虚、脾虚、血瘀和湿热。
1.阴虚 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虚内热,热迫冲任,经行淋漓不净。
2.脾虚 脾主统摄,脾虚气弱,统摄无力,而致经血淋漓不净。
3.血瘀 瘀血留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而致经血延期不绝。
4.湿热 经行产后(包括人流术后),感受湿热病邪,滞于胞宫,经血淋漓不净。
【诊断要点】
1.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行经日期7天以上或淋漓半月始净为诊断依据。
2.育龄期和更年期妇女发现经期延长,经药物治疗后阴道仍有反复出血者,应作诊断性刮宫,既可以止血,又能了解
子宫内膜情况,明确出血原因,如
子宫肌瘤、宫颈息肉。盆腔检查和B超也可协助诊断。
3.青春期少女一般都由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可作血内分泌功能检查,如FSH、PRL、E2 、LHI等,病情轻者以上检验数值可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病情稍严重,病程较长者可见FSH、E2 、P、LH异常。
4.本病应与崩漏和流产、血小板减少等鉴别。
【辩证分型】
1.阴虚 经期延长,经血持续不止,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数。
2.脾虚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止,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苔薄,舌淡,脉濡细无力。
3.血瘀 经期延长,量少色暗,有时量多而有血块,下腹胀痛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弦。
4.湿热 经期延长,色红黏腻,有时秽臭,下腹胀痛拒按,平时带色黄,肢体倦怠,步履沉重。苔黄腻,脉滑数。
【分型治疗】
1.阴虚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止血。
方药:两地汤加味。
生地15克
玄参12克 炒
白芍12克
麦冬10克
地骨皮9克
阿胶9克(烊冲)旱莲草12克
茜草炭12克加减:阴虚挟热者,加制军炭10克、生首乌12克;心烦心悸者,加生山栀10克、
远志9克、
磁石30克(先煎);出血日久不止挟血块者,加生
蒲黄12克(包煎)、
赤石脂9克、
地榆12克;放环者,加银花炭9克、大
小蓟各10克。
2.脾虚治法:健脾益气,调经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5克
白术9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炮姜5克
木香9克
阿胶9克(烊冲)
仙鹤草15克 煅
牡蛎30克(先煎)
巴戟天 10克加减:失眠者,加
酸枣仁9克、
远志9克;伴肾虚腰酸者,加
补骨脂10克、
菟丝子12克。
3.血瘀治法:活血理气,调经止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芍9克
桃仁9克
红花6克 枳壳10克
五灵脂9克 丹皮9克
乌药9克 炙
甘草3克加减:经血多者,加生
蒲黄12克(包煎)、
仙鹤草15克;腹痛较甚者,加
延胡索15克、川??子12克、
木香9克。
4. 湿热治法:清热利湿,调经止血。
方药:银藤汤(经验方)。
银花9克 红藤15克
薏苡仁20克
败酱草12克 川朴9克 六一散10克(包煎)生
蒲黄12克(包煎)
茜草炭12克
地榆炭12克 枳壳9克
丹参15克加减:带多色黄者,加
黄柏9克、
知母9克;苔厚腻纳呆者,加
苍术10克、六
神曲9克,去
败酱草;腹痛拒按者,加
延胡索15克、
没药6克、
香附9克。
【中成药】
1.固经丸 每日3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阴虚者。
2.乌鸡白凤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肾两虚者。
3.归脾九 每日3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虚者。
4.震灵丹 每日3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血瘀者。
5.宫血宁片 每日3~4次,每次2~4片,吞服。治各种出血。
6.
三七总甙片 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血瘀者。
7.金刚藤糖浆 每日3次,每次20ml,口服。用于湿热者,也可以与宫血宁片或
三七总甙片同时服。
【简便方】
1.
党参30克、
仙鹤草30克、红枣50克,水煎服。用于脾虚者。
2.
茜草30克、旱莲草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用于偏阴虚者。
3.
蒲公英60克、
小蓟草30克,水煎服。用于湿热者。
【其它疗法】
1.耳针埋藏 取
子宫、内生殖器为主穴。阴虚加内分泌区,脾虚加三焦区,血瘀加盆腔区,湿热加膀胱或输尿管区。用油菜籽、
磁石或耳针埋藏。
2.体针
(1)艾条熏
隐白穴: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用于脾虚者。
(2)针刺:
足三里、
三阴交、
血海、
脾俞、
肾俞,虚者均行补法;血瘀者则取
三阴交、
血海,均行泻法。
【注意事项】
1.接近绝经期妇女出现经期延长者,首先要排除由肿瘤引起的疾病,特别是生殖器恶性肿瘤。诊断性刮宫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2.放环引起出血者,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取出此环。在取环术时同时作诊刮术,可排除
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采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治疗本病。
3.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饮,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辛辣助阳化热,导致经血逆乱,淋漓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