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6例
作者:孙士然, 陈雪清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溃疡结肠炎患者76例,用加味四神汤保留灌肠,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结论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加味四神汤;   保留灌肠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其主要病变限于结肠粘膜,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散,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以腹痛、腹泻、完谷不化、大便中带血、脓和黏液,病程长缠绵不愈或愈后易复发为主要特点。属中医脾肾阳虚范畴。笔者近些年来采用加味四神汤灌肠治疗76例门诊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在76例门诊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为2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病程最短1年者24例,2~3年者32例,4~10年以上者20例。临床表现:体虚畏寒,腹脐不温,纳呆,食后腹胀欲便,腹痛或痛后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有的伴有鸡鸣泻,尤以饮酒后症状明显,大便日行3~5次不等或便中带有粘液或便中带血,有的患者泻泄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漫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实验室检查:贫血可见,易出现低血红蛋白、小细胞性贫血。个别患者亦可出现血小板数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血清蛋白降低,U1和U2球蛋白明显升高。内镜及X线提示肠粘膜呈颗粒状,并出现弥漫性充血糜烂、溃疡等慢性炎症体征。
         2  治疗方法
       加味四神汤组成:补骨脂20 g,吴茱萸6 g,肉豆蔻20 g,五味子6 g,淡附子6 g,炮姜6 g,诃子15 g,败酱草15 g。若腹痛者加元胡10   g;便下粘液者加马齿苋30 g,白头翁20 g,黄芩30 g,白术15 g。以益气健脾。上述诸药以冷水浸泡1 h后加水300 ml,煎取100 ml。以纱布过滤,温度40℃左右,于每晚睡前一次保留灌肠,保留时间1~2 h,本疗法4周为1个疗程,治疗2疗程统计治疗效果。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纳增,大便成形,大便次数减为1~2次/d,X线钡餐造影摄片未见异常病灶出现,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灶已形成瘢痕,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在3个以下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大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在5个左右为好转;经治疗临床症状及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无改善,炎症依然存在为无效。
       3.2  治疗效果用药1周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减少,两周达痊愈者20例,占26.4%;3~4周痊愈者36例,占47.3%;4周以上者11例,占13%;无效者,5例,占6.7%。总有效率为86.7%。
       3.3  典型病例男,68岁,2002-10-08就诊,诉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脓血黏液便6年。患者曾于6年前患细菌性痢疾住院治疗5天,病情好转而出院,出院后自服西药调理,但仍然感腹胀、纳差、腹部发凉、大便次数3~4次/d,尤其晨醒后感下腹疼痛、腹鸣漉漉,痛则即泻,泻后腹痛缓解,有时伴有血便。多方治疗,服用黄连素、氟哌酸、思密达、补脾益肠丸等药效果不明显,时轻时重,迁延6年之久,后来我院就诊,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直肠10~20 cm处,肠黏膜明显充血伴水肿并有炎性改变,及大小不规则深浅不同的溃疡病灶。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 g/L,血清蛋白偏低,脉沉细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平坦呈舟状,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舌质淡,苔薄白腻。证属脾肾阳虚,肾阳不能温煦脾阳,不能腐熟水谷,完谷不化而致泄泻。投以四神汤加淡附子10 g,干姜6 g,诃子15 g,地榆炭10 g,白及6 g。加水400 ml,煎至150 ml,过滤后40℃温药液于每晚保留2 h保留灌肠,加服金匮肾气丸,1丸/次口服,治疗1个月后,诸症状悉除,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随访二年未见异常。
         4  体会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因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或寒温不调、饮食失节、或情志不畅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或年老体弱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不能腐熟水谷致完谷不化而致泄泻,水湿停滞,注入大肠,清浊不分,湿浊蕴结,气血凝滞,肠络失和,血败肉腐而成本病。由于本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肾阳受损,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司,水谷不化而泄泻,且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不便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前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四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故临床上应注意辨证分型,进行药物加减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故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纪家贵,纪建华.肠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01,23(11):842.
       [2]  苏路陕.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124例[J].北京中医,1997,16(4):19.
       (河北省中医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