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谈中西医结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的体会
作者:翁庚民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临床体会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受累对象是绝经后女性,其患病率为5%~20%,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临床治疗上,雌激素、VitD3类、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费用、副作用、保健观念等原因,许多药物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药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二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制剂、雄激素等,临床疗效不肯定,临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其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在治疗上应着重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1]。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体会
       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3.1  治疗目的  缓解病痛;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 ;改善骨质量。
       3.2  结合治疗的措施
       3.2.1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3.2.2  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密切相关,整个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3]。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4]。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常用补肾的方剂有:二仙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1)补肾填精类:黄精、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2)温补肾阳类: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续断、骨碎补、杜仲、肉桂、狗脊;(3)活血化淤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三七、鸡血藤、莪术、土鳖虫、全蝎、乳香、没药、牛膝[5]。
       3.3  结合中医特色用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虚”为本,以“淤”为标,“多虚多淤”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
       3.3.1  健脾补气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医认为“久病多淤”,肾虚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5]。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3.4  结合中药药理学用药用中药时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可以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如二仙汤有类似性激素作用。巴戟天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本病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有利于纠正过高的骨转换率。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有利于钙的吸收。淫羊藿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水平,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变。牡蛎含钙率为38.98%,与胃酸作用后能生成可溶性钙盐,促进血钙水平的提高[6]。
         4  确定合理评价方法
       总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确定对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合理评价方法非常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及临床远期疗效的研究观察,才有希望筛选出防治骨质疏松症更加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黎玉梅.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04,24(2):12.
       [2]  赵  光,徐则李,邵琼星,等 利维爱及中药补肾法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337.
       [3]  朱飞鹏,李冬华,冯素云.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2,23(1): 35.
       [4]  李晓泓,田阳春,解秸萍.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 80.
       [5]  张文柱.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04,24(10): 3.
       [6]  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52.
       (湖北省十堰市妇女儿童医院  442000  )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