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讨肝郁的影响
作者:王竹风 陈家旭 赵歆 岳广欣 汪宝军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肝郁
        摘要: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关键词:肝郁;情志变化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n Liver Gloomy
        WANG Zhufeng1, CHEN Jiaxu1, ZHAO Xin1, YUE Guangxin1, WANG Baojun2
        (1.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2.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of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102618, China)
        Abstract:The text utilized basic standpoi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liver speciality to probe into mechanism of manifold viscera of disease because of liver Qi stagnation which caused by the pressure in society  and put forward that we need think of emotion when we treat diseases.
        Key words:Liver gloomy;Changes of people emotional upsets
        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心烦、失眠抑郁、纳差、乏力等患者,究其原因,病归于肝,多为七情所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以及社会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1]。情志内伤、脏气易抑。
        肝郁的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前人有“郁不离肝”之说,肝之所以郁者,其由有二:一为虚不能荣木,二为血少不能养肝[2](《金匮钩玄・六郁》)戴思恭:“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关于郁证《素问》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之说。后世朱丹溪根据病因将其划为气郁、热郁、湿郁、痰郁、 血郁、食郁六类。张景岳又提出了情志三郁:怒郁、思郁、忧郁[3]。本证的病因多为情志抑制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使肝的疏滞功能受到抑制,升发受阻,导致肝经经气阻滞而产生,当然也有因其它病邪侵扰而发病的。
        肝为刚脏,基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则功能障碍,诸症丛生。疾病机理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以肝、脾、心三脏受累。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来源于元气与脾肾,血―来源于水谷精微所化 。《医方论・越鞠丸》中提出:“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因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活动有密切联系,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可以引起情志异常。相反,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又可引起肝疏泄功能的失常而变生诸证,表现为肝气郁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之特性,故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伤肝”的理论。故《证治汇补・郁症》亦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
        从五行学说的理论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有着密切联系,情志的异常变化,还可使心、肺、脾、肾腑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疾病。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肝郁可造成许多疾病。《四圣心源》中说:“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 ,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不生,是以病也”。古人有“肝病最杂”、“肝病若龙,变幻莫测”之说。因为肝气郁结是肝病中的基本证,它在肝病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可能存在,且肝病的许多症候也都是在肝气郁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要抓住肝气郁结这个龙头,肝病是完全可以掌握的。赵献可认为五郁之中又以木郁为先导,“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空中之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矣。不特此也,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亦郁,金郁则水亦郁[4]。木郁即肝郁。肝为风木之脏,职司疏泄,性喜条达,一有抑郁,拂逆其性,便成肝郁之证。
        现在大多从疏肝解郁方面治疗许多这方面的疾病,已经有一些直接,较充分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此法的确是一条重要途径,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
        肝郁之因,虽有内、外两端,但临床所见,乃以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者居多。如郁怒伤肝,气机不畅,胁肋胀痛等。在妇女常患少腹胀痛,月经不调。气郁日久化火,则可见口苦、吞酸、目赤等。肝和胆互为表里,胆附于肝,同具疏泄之功,所以肝病常累及于胆,如湿热之邪蕴结,肝胆失于疏泄,可见胁痛、口苦,甚则身发黄疸。治疗当宗“达之”之法。王冰最早为之注云:“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王履则指出:“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赅达字,则是凡木郁皆当用吐矣,其可乎哉”?(《医经溯泅集・五郁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如谋虑不遂,情志抑郁,可致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善太息,胁肋胀痛;肝气犯胃,胃气不和,则肮痞唁气,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饮,四逆散加减等。
        肝郁的概念不应是单纯的、独立的,由于肝郁而形成的血、痰、火、湿、食等病理性产物,又可引发其它病变,彼此影响和互为因果,由此决定证候的错纵复杂[5]。在治疗上解郁必先理气,同时要祛除因脏腑气机郁阻而产生的一些病理性产物,使各脏腑功能协调一致。郑守谦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由起也。”王安道又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肝气郁结可涉及到临床内、外、妇、皮肤、五官等各科,并见于多种疾病,如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痒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甲亢、胆囊炎、胆石症以及性机能减退、暴聋、攀盲等等。肝气郁结实为情志抑郁而导致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证候。由于“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事”,情绪较易波动,故肝气郁结在发病人群中,又以女性发病率为高。女性肝郁除可见以上诸病外,还常见于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为此,疏肝解郁必须与其它治法有机结合,不能独立地使用,在制方遣药上,还须注意配伍法则和辨证问题,如挟湿、挟痰、兼癖、兼食及脏腑虚实程度等。在柴胡疏肝饮和逍遥散等治肝郁的基本方上应随证加减,配合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抑木扶土,疏利肝胆[6]等方法。
        同时精神疗法也不应忽视。《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曰:“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医生必须在仔细了解发病原因基础上,做好开导说服工作,帮助患者排除思想苦闷。或配合音乐疗法,或配合气功疗法,重者或改变生活环境,或采取暗示疗法,总之要使病人保持思想开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使气机畅达,正气恢复,疾病方能告愈。如若单用药物治疗,不结合精神疗法,即使暂时治愈,一旦精神受挫、情绪波动,又易复发。
        肝郁证临床范围广泛,证候变化复杂,治疗效果较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明病证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对肝郁证的研究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一浅显的总结。在系统总结祖国医学有关肝郁证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治疗病情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黄瑞红,王艳红,罗惠珍.从肝气郁结论情志与健康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3):146146.
        [2]杨春柳.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J].河北中医,1999,21(5):295295.
        [3]彭学敏.肝气郁结证治初探[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49):910.
        [4]赵献可.医贵・郁病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929.
        [5]黄亚博.肝郁证治漫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6):363364.
        [6]唐雪梅.《内经》“木郁达之”探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2):7374.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市大兴区中医医院10261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