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浮海石基源考证
作者:谢乾松, 郝琳青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浮海石;,,基源;,,化学成分
       关键词:浮海石;  基源;  化学成分
       浮海石又名海浮石、浮石、石花等。为临床较常用的矿物类中药。目前各地用浮海石入药的有三大类:一类为矿物“浮石”;一类为动物脊突苔虫的骨骼“石花”;一类为海滨石灰华“小海石”[1]。“浮石”“石花”“小海石”三者不仅性状差别甚大,其基源、所含化学成分也不相同。为正本究源,按照本草文献及现代科学理论正确合理用药,以保证中医医疗效果,对浮海石进行了有关方面的考证。
       1  考证
       《本草纲目》记载:“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巢。白色,体虚而轻……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浮石乃水沫结成,白色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像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2]。由上可见,李时珍所指正为今日作浮海石的“浮石”。古代本草书籍所指“石花”有两种:一种始载于《唐本草》称为乳花,是钟乳石类。《图经本草》附于石钟乳项下,但均未见详述形状。另一种载于《本草衍义》中,并对石花的形状有详细叙述:“石花白色,园如复大马杓,上有十枝,每支各搓牙分枝,如鹿角,上有细纹起。以指撩之,铮铮然有声,此石花也,名生海中石上……”[3]。据此可知,石花与石洞中的石钟乳类不同,而产于海中石上者,与今日作浮海石的石花一致。“小海石”作为浮海石使用则无从考证。据近代对“浮石”“石花”“小海石”的化学成分研究,“浮石”是一种由火山喷发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质构造,偶含少量结晶的矿物,主含二氧化硅,其次为三氧化二铝、氧化钾等。“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e Canu et Bassler的群体之虫的干燥骨骼。主含碳酸钙,并含少量镁、铁及酸不溶性物质[4]。“小海石”为海中溶解的碳酸钙等盐类围绕贝壳、贝壳碎片或其它砂砾等质点沉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此外含少量其它盐类。“浮石”“石花”“小海石”同作浮海石入药的历史,据《中药志》记载:“浮海石……根据上述应为前述之‘浮石’。以前大部分地区均采用此种,现多数地区改用‘石花’当‘浮海石’”。从这些记载看,“浮石”作海浮石的历史较长。“石花”虽在宋代《本草衍义》就有记载,一直是当“石花”药用,而当浮海石入药的时间并不太长。
         2  小结
       通过上述对浮海石的进一步讨论认为:药材“浮海石”应以李时珍所指的浮石为正品为妥。而今作“浮海石”入药的“石花”其使用历史较短,性状、成分、来源差别甚大,应另立门户,以“石花”入药为妥。“小海石”作浮海石无从考证,只限少数地区使用,能否同作浮海石入药,尚待进一步研究。为防止混乱,目前不宜做浮海石入药。
         参考文献:
       [1]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鉴别手册,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385.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76.
       [3]  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3.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943.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药品检验所  075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