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愈眩汤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奎范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愈眩汤加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愈眩汤加按摩手法可以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和代谢,从而控制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发作。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愈眩汤; 按摩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i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rp, CSA)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有显著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1]。该病不仅缠绵难愈,症状呈多元化,而且常波及到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从而诱发多种相关病变综合征[2]。中医中药非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病有其独特的疗效。笔者采用经验方愈眩汤加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5岁,平均46.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 d,平均7.3个月。参照1992年青岛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确认。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疗法运用经验方愈眩汤为基本方,临床随证加减。基本方: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2 g,首乌12 g,枸杞15 g,葛根、桑枝各30 g,威灵仙15 g,白芥子、白芷、羌活、桃仁、延胡索、赤芍、川芎各10 g,胆南星5 g。气滞血淤者加桃仁12 g,红花12 g,三七3 g,香附10 g;气血两虚者加龙眼肉15 g,熟地15 g,阿胶10 g(烊化);头痛、头晕、目眩者加杭白菊10 g,细辛3 g;痰湿重者加法半夏12 g,石菖蒲15 g,远志12 g,甘草3 g;肝肾亏虚者加杜仲20 g,骨碎补10 g,山茱萸12 g,菟丝子10 g,熟地15 g,龟版15 g。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10 d为1个疗程。
       2.2  手法治疗
       2.2.1  牵引治疗坐式枕颌布带牵引,牵引重量从2~3 kg增加到6~8 kg,以每次能持续牵引30~45 min为标准。
       2.2.2  手法治疗先用揉捻、法,然后重点采用旋转复位法和提端摇晃法。最后放松颈肩部的肌群,以劈、散、拿及归合法等结束手法操作。
       3  疗效观察
       3.1  超声观察治疗前后采用美国产ATL29型彩色电脑声像仪715~10MHZ探测椎动脉。椎动脉探测所取内径和多普勒血流参数之取样部位:椎动脉颈段中部和C4~5节段,C4~5显示模糊时,取C5~6或C3~4节段。全部病例均经超声诊断,示二维图像、频普多普勒、彩色多普勒单一和合并异常[4]。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3.2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倪文才[5]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标准。眩晕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恢复工作为治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平时无症状,劳累时有轻度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为显效;眩晕症状减轻为好转。症状不减轻或稍减轻为无效。
       3.3  结果    
       3.3.1  总体疗效治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
       3.3.2  治疗前后血管参数值比较结果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血管参数值比较(略)
       3.3.3  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参数值比较结果见表2。表2  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参考值比较(略)
       4  讨论
        本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证”的范畴,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导致风寒湿痹或日积劳损损伤气血,致气血失和,痰淤阻络,血脉不通,太阳经阻滞,筋脉不荣所致。故笔者宗“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精选中药组成验方愈眩汤。其中党参、黄芪益气;首乌、枸杞补肾固本,四药培补人体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葛根善于发表解肌,针对颈椎病之主症—项强僵直、肢体麻木、眩晕,为治疗颈椎病之主药;配合羌活、白芷,羌活为太阳经引经药,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桑枝善于祛风通络,尤以上肢为主;配伍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以上五药相伍解除颈部筋肉拘挛酸痛及四肢麻木。胆南星、白芥子对于痰湿阻滞经络的肢体关节疼痛,手足顽麻有较好疗效。当归、赤芍、川芎、延胡索、桃仁同用,养血活血,行气止痛。诸药配合益气补肾,祛风止痛,养血活血,涤痰通络,扩张血管,促进椎动脉血流速畅通,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愈眩汤是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头痛,颈部僵硬,四肢麻木,肩部疼痛的用方,临床治疗亦证明,效果较好。
        按摩手法首先通过适度的重量和时间进行枕颌布带牵引,增大颈椎间隙及椎间孔,使得神经根受压得以缓解甚至完全解除神经根受压。接着手法先揉捻法、法,松解痉挛僵硬的颈肩肌群,以促进颈肩部位的气血循环,达到舒筋活络、宣通气血、解痉镇痛的效果。然后,重点采用旋转复位法和提端摇晃法。通过这两种手法,逐步分解颈椎部位关节软组织的粘连,纠正颈椎各小关节的错缝,从而使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宽、扩大,使颈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从而缓解以至解除颈椎病变对神经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压迫、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最后放松手法:以劈、散、拿及归合法等结束手法操作,进一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运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的炎性反应。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手法能够达到舒风通络、消炎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椎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提示,经愈眩汤加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内径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观察,收缩期最高流速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愈眩汤加按摩手法治疗可以达到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和代谢,从而控制症状的发作。
        
       【参考文献】
           [1]施 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122.
       
       [2]魏玉龙.通督健脑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3,15(11):644.
       
       [3]孙 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4.
       
       [4]乙 芳.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1):49.
       
       [5]倪文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85,5(3):14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