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持续脑室外引流并发脑室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王斌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 435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持续脑室外引流; 脑室感染; 因素分析; 护理
       脑室感染是持续脑室引流术后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者是未行脑室引流的9.4倍。笔者分析了1996-05~2006-05期间我院持续脑室外引流387例,其中感染2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持续脑室外引流387例,其中男213例,女174例;年龄10~75岁,平均53.7岁。外伤性脑室出血3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99例,自发性脑内出血破入脑室176例,颅内肿瘤术后+脑室外引流15例,急性梗塞性脑积水引流37例,脑外伤+脑室引流23例。
       1.2  手术方法241例经单侧额角穿刺外引流;146例经双侧额角脑室穿刺外引流,留置引流时间7~30 d,平均17.4 d。其中234例脑室出血经引流管脑室内注射尿激酶,夹闭引流管2~3 h后开放。每天应用尿激酶1万u,共应用4~9 d,平均6.5 d。
       2  结果
       
       387例持续脑室外引流患者中有23例出现脑室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血液分析显示白细胞数增至(12~38)×109/L,脑脊液白细胞数为(12~2860)×106/L;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全部患者蛋白质均高于400 mg/L,大多数患者糖和氯化物有所降低,其中糖降低者17例,氯化物降低者13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者14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例,阳性球菌5例,真菌2例,药敏试验显示多数患者具有多重耐药性;23例行CT扫描,15例显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的扩大,6例脑室变形缩小,2例血肿脑室相通,全部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室膜强化反应。
       
       23例脑室感染中,男性13例,女10例;年龄10~19岁1例,30~39岁3例,40~49岁3例,50~59岁1例;单侧额角脑室穿刺外引流9例,双侧额角脑室穿刺外引流14例;意识模糊3例,浅昏迷5例,昏迷6例,深昏迷9例,留置引流管7~14 d 8例,15~21 d 13例,22~30 d 2例;2例为脑外伤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术后护理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合理;2例颅内脑瘤术后和1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外引流因引流时间过长,引流管无菌护理欠规范,患者机体衰竭所致;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和1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破入脑室行外流因引流管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无菌操作欠规范,时间较长,出现脑室感染先兆症状治疗不及时,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3  讨论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涉及脑室引流手术越来越普及,预防和减少感染也日益成为关系到持续脑室外引流成功的关键。
       3.1  感染原因笔者通过分析本组脑室感染发现,感染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3.1.1  邻近器官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皮肤疖肿等引起。
       3.1.2  与患者机体衰竭、年龄、免疫功能、脑组织损伤情况、是否昏迷等有关。脑室外引流术后造成脑室与外界相通,特别是有的患者在反复行尿激酶灌注冲流中易造成逆行感染,脑室外引流的抗菌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脑外伤后颅内存在的碎脑组织及水肿脑组织的坏死液化物及脑室内积血形成良好的细菌培养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老年人、婴幼儿等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抵抗力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存在早期免疫缺陷。有报道称,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50~59岁年龄组的外周淋巴细胞最低,而人体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基本成员。本组脑室感染患者50~59岁占65.2%,显示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3.1.3  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的过长。
       3.1.4  不恰当的脑室注药或冲洗。头皮准备或无菌条件不够;手术操作中的污染;更换引流瓶超负荷运转和观念不强,引起污染;对引流管的护理不当,如脑脊液的防护置管切口及引流接口的无菌保护等。
       3.1.5  出现脑室感染症状而治疗不及时。如体温不断升高、意识障碍加重、抽搐或瞳孔改变、脑脊液异常等症状而未及时治疗。
       3.2  护理措施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持续脑室外引流并发脑室感染的护理要点。
       3.2.1  术前对患者基本情况作综合评估,严格掌握手术引流指征,减少颅内异物刺激机会,预先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脑室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3.2.2  术前、术中、术后实行严格规范操作,特别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通过引流管逆行颅内感染。如正确放置引流袋,防止引流液倒流入颅内,保证引流管及接口牢固,并严格消毒等。
       3.2.3  观察引流袋、引流管需要高于脑室平面10~15 cm。
       3.2.4  一些学者认为,持续脑室外引流并发脑室感染与疾病的基础、医疗环境密切相关,而感染与外引流时间的长短则无明显关系,可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引流时间。若出现脑室感染的先兆,则要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出现脑室感染可将先前置入脑室的引流管拔出,再行双侧脑室穿刺,主要使附着在原壁上的细菌耐药性更强,用含高浓度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脑室,抗生素可直接越过血脑屏障,使病灶维持有药物浓度,以利控制感染。全身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仍然是控制脑室感染的有效手段,同时运用脑室抗生素灌洗引流可有效治疗脑室感染。患者体温下降,脑脊液澄清,脑脊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阴性可考虑拔管。
       3.2.5  观察脑脊液的量、性质、颜色等,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 ml为宜,并每天对脑脊液进行常规和生化检验,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2.6  术后对引流管的有效护理也能降低脑室感染的发生。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应置于低于脑室至少30 cm处,术后24 h后进行脑室冲洗。
       3.2.7  引流管尽可能选择硅胶管,高压消毒。防止切口脑脊液漏出,拔除引流管后切口需要缝合。
       3.2.8  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脑室感染的发生。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