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3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耿玉珍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435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中药方煎汤,煮沸后将叠好的毛巾放入药汤中再煮沸,热敷患处治疗。结果用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 中药热敷,药力直达病所,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关键词】  颈椎病; 中药热敷; 疗效观察; 护理
       颈椎病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药热敷是将药物煎汤,将毛巾放入药汤中再煮沸,敷于患处,以达到温经通络、疏通腠理、活血止痛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护理操作方法。我科自2002年以来,利用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36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0例患者中,男158例,女202例,发病年龄30~6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5年,全部病例均经颈椎拍片及CT确诊,其中颈椎骨质增生62例。
       1.2  临床表现360例颈椎病中,以头晕、恶心、颈部不适为主的椎动脉型209例,以上肢麻木、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91例,以心慌、烦躁为主的植物神经型60例。颈椎X片、CT显示:颈椎椎体不同程度增生、椎间孔狭窄、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红 花 20 g,千年健15 g,海桐皮15 g,桃仁20 g,透骨草 20 g ,伸筋草15 g ,乳香  20 g ,没药20 g ,木瓜15 g,苏 木 50 g,葛 根15 g,桑枝15 g,路路通15 g。
       2.2  治疗方法用白棉布缝制一个长25 cm,宽20 cm的布袋,将中药装入布袋中后,将袋口缝住。将药放入3 000ml水中浸泡15 min,慢火煮沸20 min,再将折叠好的毛巾放入药液中煮3~5 min,将药毛巾拧半干,外包一条冷毛巾,敷于患处,用一次性中单覆盖在药毛巾表面,以减少散热。待药温降至40℃时,撤去外层毛巾,将药毛巾直接敷于患处。药毛巾凉后,再更换1次,以同样的方法热敷。1~2次/d,3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为痊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一般劳动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功能稍改善,仅体征偶有异常为好转;症状及功能无改善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各类型颈椎病治疗结果见表1。
       4  护理
       4.1  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取得合作。颈椎病一般治疗时间长,恢复慢,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应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排除情绪因素干扰,解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表1  各类型颈椎病治疗结果(略)
       4.2  热敷时的护理护士在热敷时,应指导病人采取合理的体位,即俯卧位,充分暴露颈肩部。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是否太烫、太冷等。如有汗出及时擦干。注意观察病人皮肤情况,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热敷,并作相应处理。敷完后用清洁毛巾擦净患处。
       4.3  生活护理 冬天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敷完后休息30 min再外出。热敷期间应嘱咐病人多食补益气血的食品,戒烟限酒。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4.4  并发症护理合并有发烧以及较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应待病情稳定后方可应用此法。
       5  讨论
        
       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跌扑挫伤、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痹阻等原因[2],导致脉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筋脉失养。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在急性期,主要由于局部炎症、水肿压迫神经而出现疼痛及麻木等症状。使用中药热敷,可使药物在湿热环境中经皮肤吸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消除局部淤血、炎症、水肿。热敷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的供氧状态;还可有效地防止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的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而且中药热敷简便易行,患者在家中就可以自己操作,此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2] 贾潮英.中药热敷治疗颈、腰椎病11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2(2):4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