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消糖止渴胶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原 张义生 石新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消糖
        摘要:目的:研究消糖止渴胶囊制备方法及质控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处方中的苍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临床观察。结果:层分析离清晰,空白无干扰,重现性好,临床有效率为84.26%。结论: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消糖止渴胶囊;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病机是阴津亏耗,燥热偏胜,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为主,依据此理论,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2型糖尿病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不降为主要特点,选用了含纤维素较高的黄芪、葛根以延缓餐后血糖因小肠吸收而骤升,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消糖止渴胶囊。
           1处方组成
        黄芪、山药、苍术、黄精、天花粉、玄参、葛根、熟地。
           2制备方法
        以上八味药,取山药、苍术、天花粉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余下的黄芪等5味药加水煎煮两次,2 h/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2 h,滤取上清液至相对密度为1.20(50~60℃)的清膏;加入前边3味药粉,搅匀,制颗粒,低温干燥,过筛装入0号胶囊即得。
           3质量控制
        3.1外观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气微香,味淡而后苦。
        3.2崩解量限应在30 min内全部崩解。
        3.3装量差异取本品10粒,称重,装量差异限度10%,超过限度不能多于2粒,并不得有1颗超出限度1倍。
        3.4微生物限度细菌≤1 000个/g,霉菌≤100个/g,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3.5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不得超过9.0%。
        3.6苍术的TLC鉴别取本品内容物2.5 g,加乙醚2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置温水浴上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液。另取苍术对照液药材0.5 g,同法,制成阳性对照液。按照处方量,取除苍术以外的全部药材,提取方法同制备工艺,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附录Ⅳ 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液色谱中,在与阳性对照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相同的污绿色主斑电(苍术素)。见图1。
        3.7其它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规定。
           4临床应用
        4.1临床资料108例2型糖尿病(NIDDM)均符合WT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且近3个月无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其中门诊88例,住院20例,男58例,女50例;年龄36~60岁,平均(46.5±5.5)岁,疗程2个月~14个月。1.供试液2.阳性对照液3.阴性对照液
        图1消糖止渴胶囊的TLC图
        4.2治疗方法病人均保持原有饮食控制以及每日运动量不变,口服消糖止渴胶囊,5粒/次,3次/d,治疗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3临床疗效
        4.3.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2]判定疗效。
        4.3.2治疗效果见表1。
        表1治疗结果例数(略)
        4.4副作用经治疗,本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5讨论
        5.1消糖止渴胶囊由黄芪、山药、苍术、黄精、天花粉、玄参、葛根、熟地8味中药加工而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本缩尿、降低血糖之功效,可用于各种类型糖尿病,尤以NIDDM效佳。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阴精亏耗,治则上以益气养阴为主,消糖止渴胶囊是经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其中黄芪为君、补气升阳、与葛根相配更助升阳益气之力;配伍熟地滋肾填精,既具升散之力、能使津液上升而止渴,又有养阴清热润燥之功,是谓臣药;山药补脾益肺;苍术燥湿运脾且助山药益脾阴固肾精;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黄精既补脾气,又润肺阴,补而不腻。
        5.28味中药材,其中苍术的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若加水煎煮,会导致挥发油逸失,而影响疗效,故直接粉碎成细粉;山药、天花粉淀粉含量高,黄芪、葛根纤维较多,熟地、黄精、玄参含大量糖分,均不利于粉碎过筛且其有效成分溶于水,故用水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
           参考文献:
        [1]胡英华,贾刚田.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16217.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