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150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会卿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益肾蠲痹丸;,,顽痹
       摘要:目的观察益胃益蜀痹丸治疗顽痹的疗效。方法通过对顽痹患者晨僵、关节肿胀、疼痛、压痛、重着麻木、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表现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正清风痛宁为对照,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分析3个月的治疗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量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0%,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率46.6%,总有效率88.0%,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给对顽痹患者血沉的下降,C反应蛋白的转阴,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有显著作用。结论益肾益蜀痹丸治疗顽痹有确切疗效,尤其对寒湿型疗效效果显著。
       关键词:益肾蠲痹丸;  顽痹
       益肾蠲痹丸是著名痹病专家朱良春的名方。自200309~200509,我们运用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0例,随机设对照组50例进行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种分布、病情分布及证候程度分布比较(见表1~4),P>0.05,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9.8岁。
       表1  两组性别年龄情况比较(略)
       表2  两组病种比较(略)
       表3  两组病情比较(以疼痛分级为准)(略)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强直性脊柱炎(AS)依据1984年修订诊完的断标准。
       表4  不同证型病情轻重分布(略)
       1.2.2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痹病的标准。①寒湿型: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得热则缓,疼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疼处冷感,四末欠温,身体沉重,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弦濡;②湿热型: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灼热、疼痛、重着、发热、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溲黄,苔黄腻,脉滑数;③痰淤型:痹病日久不愈,肌肉关节刺痛,痛处不移,甚则变形,屈伸不利,局部色紫暗,肿胀,按之稍硬,有痰核硬结或淤斑,舌紫暗有淤斑,苔白腻,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纳入试验病例。
       1.4  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西药或其他药物者;②晚期肢残、畸形、丧失劳动力者;③小于18岁或大于65周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⑤精神病患者;⑥对本药过敏或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2.1.1  试验药物益肾蠲痹丸(国药准字号 Z44023757)8 g/袋,6袋/盒,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1.2  对照药物正清风痛宁片(批号0203116),20 mg/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生产。
       2.2  给药方法
       2.2.1  分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按3∶1的比例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
       2.2.2  给药方法试验组,1袋/次(8 g/次),2次/d;对照组,3片/次,3次/d。
       2.2.3  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分极标准(1)关节疼痛:0分:无;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2分:中度疼痛,不活动也痛;3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功能。(2)关节肿胀:0分:无;1分:轻度肿胀,附近骨性标志清楚;2分:肿胀与附近骨性标志相平;3分:明显肿胀,骨性标志不清。(3)关节压痛:0分:无;1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压痛,稍有触压即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4)肢体重着麻木:0分:无;1分:有。(5)关节功能:0分:功能正常;1分:轻度受限,可以从事正常活动;2分:明显受限,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3分:生活不能自理。(6)关节处发热:0分:无;1分:有。(7)晨僵:0分:无;1分:晨僵时间<30 min;2分:晨僵时间≥30 min;3分:晨僵时间≥60 min。
       2.3.2  症状轻重判定轻度:积分<5分;中度:积分6~10分;重度:积分>10分。
       2.3.3  疗效性观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晨僵、关节肿胀、疼痛、压痛、重着麻木、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各1次,根据积分判断疗效。
       2.4  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 Ridi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5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显效:多数关节肿痛减轻或消失,试验指标降低或已恢复正常,症状积分下降≥2/3,总改善率>70%以上。有效:多数关节肿痛减轻,化验指标趋向好转,症状积分下降≥1/3,总改善率为30%~70%。无效:关节肿痛无好转,化验指标也无好转,总改善率<30%以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分析结果见表5~6。
       表5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两组总有效率经 Ridi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经 t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组间患者证候积分值比较,P>0.05,表明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表6  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略)
       3.2  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见表7。
       表7  两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略)
       由表7可知,益肾蠲痹丸对寒湿型、痰淤型疗效较好,湿热型效果较差。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3.3  两组患者化验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3.3.1  血沉比较结果见表8。
       表8  血沉比较(略)
       P<0.01,说明血沉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3.2  类风湿因子比较结果见表9。
       表9  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比较(略)
       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沉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3.3.3  反应蛋白比较结果见表10。
       表10  C反应蛋白比较(略)
       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3.4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事件。
         4  结论
       顽痹病情顽缠、精血亏虚、肾督受损、痰淤交阻、经脉痹闭,病邪深入经髓骨骱,难以一时治愈,治疗上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益肾蠲痹丸由补肾培本、温阳壮督的熟地黄、仙灵脾、全当归、鹿衔草等草本之品及钻透剔邪、散淤涤痰之全蝎、蜈蚣、露蜂房、地鳖虫等7种虫类药物组成,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与对照药物正清风痛宁比较,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①益肾蠲痹丸对寒湿型、痰淤型顽痹有显著疗效,湿热型疗效较差;②益肾蠲痹丸对寒湿型、痰淤型主要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③益肾蠲痹丸的疗效与顽痹病情轻重有关,病情轻则疗效好,病情加重则疗效下降,推测与病情重者骨质破坏严重有关;④益肾蠲痹丸对顽痹患者血沉的下降、C反应蛋白的转阴、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有显著作用,(P<0.05),而与正清风痛宁比较无显著差异;⑤益肾蠲痹丸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康,朱良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2.
       [2]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40.
       (河南省中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