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黄连温胆颗粒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滟,董慧君,卢小龙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颗粒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 例和对照组 34 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黄连温胆颗粒和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压指标的变化。结果给药前后相比血压有所下降,症状明显好转(P﹤0.05)。结论黄连温胆颗粒具有平稳降压作用,改善眩晕症状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连温胆颗粒; 高血压眩晕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患病率18.8%,与1991年相比,绝对值增长54%,患病率上升31%。国民疾病知识知晓率低,血压控制率低仍然是主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高血压眩晕即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多见、最多发、严重困扰和影响日常生活的临床症状之一。
       1  临床资料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分期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  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见表1)[1]。
       表1  诊断标准及分期诊断标准(略)
       若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水平分为1,2,3级;1mmHg≈0.133 kPa
       1.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痰湿壅盛型:
       
       主证: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
       
       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1.3  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2]见表2。
       1.4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痰湿壅盛型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者,可纳入实验病例;以Ⅱ期高血压为主要观察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病,1周内不同3日测血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未用药,或服用高血压药物但停药两周后。
       1.5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表2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略)
       2  治疗方法
       2.1  药品黄连温胆颗粒   成都中医药大学制备,15 g/袋;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北京降压0号) ,北京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20000428。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 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用法:1片/次,qd,po 。
       2.2.2  治疗组黄连温胆颗粒,1包/次,tid,po。4周为1个疗程。
       2.3  观测指标
       2.3.1  中医症状疗效根据主要相关症状(见表1),分别于每周及观察期结束时逐项询问并记录。
       2.3.2  主要相关体征血压、面红、目赤、舌、脉、体温、脉搏、呼吸等。
       2.4  疗效判断标准
       2.4.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显效:① 舒张压下降 10 mmHg(1.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Hg(2.7kPa)或以上。
       
       有效:① 舒张压下降不及 10 mmHg(1.3 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19 mmHg(1.3~2.5 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 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30 mmHg(4kPa)以上。须具备其中 1 项。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4.2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标准:① 显效:治疗后原有症状消失,或总症状积分值下降≥66.6%者为显效;② 有效: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下降≥33.3%,而未达到显效者为有效;③ 无效:治疗后总症状积分值下降<33.3%为无效[2]。
       3  结果
       
       治疗结束时,其中治疗组有3 例剔除、脱落和中止实验病例,对照组有 2 例剔除、脱落和中止实验病例(治疗组3例,2例因病情变化加用其他治疗药物,1例失访;对照组2例合并应用其他降压药,不便疗效观察予以剔除)。
       3.1  对血压的影响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如表3所示。治疗组显效12例(36.36%),有效18例(54.55%),无效3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8例(25.00%),有效19例(59.38%),无效5例(15.63%),总有效率84.38%。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的比较(略)
       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对中医症状、体征的影响两组症状综合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例中医症状综合疗效(略)
       两组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  体会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中“眩晕”的范畴。中医辨证多属风、火、痰、虚等所致。《丹溪心法》:“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元代朱丹溪也言“百病皆由痰作祟”,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理论,并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指出:“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疗上他提出了:“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笔者临证所见也以痰火上扰最多。痰湿上蒙清窍,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滞留脑窍,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发为眩晕。本病治疗所用的黄连温胆颗粒源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的黄连温胆汤,经现代工艺加工、提炼制成。其平稳降压,症状改善明显、便于服用、贮藏及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极具市场竞争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