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思考
作者:李祥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现代研究;,,天然药物
       摘要:论述了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弊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关系及中药的研究方向,中药现代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其目的在于使中药现代研究逐步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关键词:中药;  现代研究;  天然药物
       Ponderation Over the Methods on Contemporary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LI Xiang-hua
       (Medical Colleg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ook up some malpractices on the contemporary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s,the orientation of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nsidered problems.These new train of thought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for the  contemporary study of tr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lies in to develop progressively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sound and standardization ,and serves the human for health.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ge;  Natural drugs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就致力于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到用于临床,到结构改造,到新产品的合成,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中药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规律。笔者拟就中药现代研究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拙见,以供同行指正。
         1  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弊端
       中医药在中国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由于形成年代久远,中药理论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接受和引进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现代医学、药学不断进步的冲击和影响下,天然药物的现代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药的生物学研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于孤立、离体、纵深的研究模式,忽略了中医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既往的中药研究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用单一的化学成分取代中药复方的作用;用离体的细胞代替有机的整体;用特定条件下实验动物代替社会的人和心理的人;用形态学方法取代综合能力调节。所以,研究越深入,偏离中医药理论就越远。这样的研究可能解释某些中药的机制或在药理学上取得某些突破,但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为现代医学开发新药,谈不上是对中药的继承和发展。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没能很好地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结合、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效应研究结合、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结合,所取得的结果难以揭示中药作用原理,不能有效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导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
        2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关系
       中药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人类在预防、保健、医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天然药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堪称天然药物王国。几千年来,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因此,人们习惯把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收、加工、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即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药并不完全与天然药物等同。中药来源于天然药物,而天然药物不一定是中药。中药是在中医理论体系内,经过几千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从无以计数的动、植物和矿物中筛选出来的对某些病证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具有明显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如果在研究中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或是在研究中仅对中医理论个别内容片面引论、牵强附会,就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研究。如黄连中含有小檗碱,三颗针中也含有小檗碱。从化学成分的资源来讲,三颗针可代替黄连提取小檗碱、但是三颗针并不能作为中药来代替黄连。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药包括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提取出来的成分可以说明原中药的全部功效。黄连中的小檗碱的抗菌消炎作用只适用于实热下利,对虚寒夹热下利不但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而通过配伍,黄连可用于多种不同下利证。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效,但提出的麻黄碱就只有平喘作用,不具发汗、利水消肿作用。因此,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这些“有效成分”可谓天然药物,而实质上只是将中药简单地当作寻求某一化学物质的原料而进行分析、提取、纯化乃至化学整合,其结果只能是中药西化。它不但不能反映出原药的功效,而且与同类西药相比,其副作用依然无法克服。实际上,一种中药中几乎所有成分均对人体同时产生特殊的生物活性,只是目前无法弄清而已。中药配伍后,能够治病,是诸多成分共同作用于机体各个环节的结果。就单味中药而言,如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淤之效,据报道其化学成分有二十多种[1],而其中没有一种成分在单独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助消化作用。就复方剂而言,其化学成分更为复杂,并非某一种成分或某几种成分的作用,而是全部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3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
       中药“药理”一词,在古代中医药书籍中已出现,如宋代的《圣济经》中就有“药理篇”。但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作用,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功效、药性、归经、配伍、炮制、毒性、体内过程,以及建立各种“证”的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体内过程以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数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应用现代医药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药理,有助阐明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并为临床治病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中医药学的向前发展,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并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和条件。中药学是以临床功效分类的,如何研究中药药效,是中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治疗疾病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中医“证”的动物模型以研究中药的作用,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离开了中医的理论研究中药,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有虚实寒热之分,其病在肺,其本在脾肾,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喘证急性发作期,应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缓解期则以扶正固本、健脾补肾为主,因此,动物模型的制作要同时考虑虚证和实证,寒证和热证的各个方面。我们研究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应该是在肯定中药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从整体动物实验器官和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筛选研究中药有效组分,结合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建立能同时体现有效组分和分子生物药效信息的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在分子水平上建立和完善整个中药药效指纹图谱研究体系。并据此考察中药胃肠动力学、血清药化学等有效组分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有效组分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的表达,进而探索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最终阐明治病原理,创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体系[2]。
        4  中药药理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医药理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对药物本质的认识和使用中药的很多规律性知识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指导临床用药卓有成效。用现代科学方法,结合中医药理论,来研究中药,可以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帮助中医临床用药,并使中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提高,使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由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所决定,中药药理研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的药理、配伍和功效,研究中医“证”与现代病理生理及药理的内在联系,才能创立独特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才能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4.2  与临床结合中医临床是指导中药研究的基础。几千年来,由于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作用特点等,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要考虑到动物与人之间的差异。有些药物对人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对动物却无作用,如巴豆对人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对小鼠则无泻下作用雷公藤对人有毒,甚至可引起中毒死亡,但对羊无毒性。有的药物在实验中有效,但在临床上却无效或疗效不明显。如从丹皮中提取的丹皮酚,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但对人无明显作用。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小鼠有很好的避孕作用,对人却无效。故中药研究成果最终要由临床来检验,中药药理研究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4.3  建立中医“病”与“证”的动物模型中医学的“病”和“证”是与现代医学的“疾病”和“症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医学所谓“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中医学之“证”即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之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有些药物,多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产生作用的,如五苓散对健康人、正常小鼠、家兔均无利尿作用,但对有水代谢障碍者,有利尿作用。白虎加人参汤能降低血氧嘧啶性糖尿病动物血糖,但对正常动物血糖无影响。所以要建立与临床一致的病理模型进行药理试验。目前,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主要有“病”的动物模型和“证”的动物模型,最理想的情况是先对某种中医“证”的病因病机和生理变化等本质有所了解,然后采取适当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复制模型。对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的评价,一个方面是将其症状与中医临床症状加以比较;第二是采用药物反证法,即用中药代表方剂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治疗,根据疗效来判断模型的可靠性。综上所述,中药的现代研究必须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健康发展,使中医药理论得到进一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2.
       [2]  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