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丰华 刘伟 黄秀深 罗玉熙 吴施国    
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2.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1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创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通过体重、饮食量、腹围指数、胃肠运动吸收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病理组织等方面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动物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胃肠胀气明显,胃排空和小肠推动能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胃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经平胃散治疗后模型病变部分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异常,平胃散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湿困脾胃 模型 胃肠运动 胃肠激素
       
       Study  on the Function Change of Stomach Intestine in the Animal Model of Dampness Retention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ZHANG Fenghua1, LIU Wei2, HUANG Xiushen1, LUO Yuxi1, WU Shiguo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  Chengdu, Sichuan 610075, China; 2.Eastern Traditional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Ltd. ,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rats of dampness retention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MethodsThe func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was observed by measuring the body weight, appetite, abdomen circumference, movement and absorp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 gut hormone level , pathological tissue in experimental rats.ResultsThe appetite of the rats was reduced . And their body weight was descended .The tympanites of stomach intestine was manifest , gastric emptying and small intestine impulsing capabilities were decreased , stomach intestine absorptive function was cut down , gut hormone level was disordered ,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generated from stomach intestine tissue. But the pathology was partially recoved with Pingwei Powder , and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he spontaneous recovery group.ConclusionPingwei Powder can ameliorate the disfunction of stomach intestine in model rats of dampness retention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Key words:Retention of dampness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Model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ut hormon
        湿邪致病是传统中医病因病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多发性、复杂性、难治性、隐匿性与变异性等特点,根据中医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理论,无论内、外湿邪皆易损伤中焦脾胃,从而在临床上多易导致中焦湿阻证的出现。胃和肠道是湿困脾胃证的主要病变中心。本实验在对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探讨其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
       1  材料
        1.1  动物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8号,检疫后备用。
        1.2  药物平胃散,配方:苍术12 g,厚朴9 g,陈皮6 g,炙甘草3 g,均购自同仁堂成都分店。药液由制剂室制备,先按照临床用药煎煮方法熬制成常规药液,再低温浓缩成含1 g生药/ml的高浓度药液。
        1.3  试剂GastrinⅠEnzyme Immuno Assay,ADR DIAGNOSTICS,Batch No.:050504。胃动素(MTL)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东亚免疫所提供,批号:0506。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造模实验动物适应饲养1周,自由摄食全价颗粒饲料,动物房温度维持在18~25℃左右。按体重分层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湿困脾胃模型组、湿困脾胃治疗组、湿困脾胃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
        将大鼠放在温度18~25℃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造模大鼠单日禁食并给予4℃冰水(2 ml/只)灌胃1次,双日供应充足饲料并给予猪油(4 ml/只)灌胃1次;每日8:00~16:00使大鼠站在4 cm深的水中,控制睡眠时间8 h。连续造模20 d。治疗组造模20 d后,灌胃治疗方药(10 ml/kg),共5 d。同时空白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灌胃0.9%生理盐水(10 ml/kg)。
        2.2  指标及检测方法
        2.2.1  模型一般体征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如:饮水摄食情况、生长情况、体重、皮毛色泽等,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测量不同组大鼠体重、24h摄食量(代谢笼法)和腹围指数。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下数据采用相同统计方法)。
        2.2.2  胃肠相关指标的测定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实验采用半固体营养糊法,参照文献法[1]改进。半固体营养糊:取羧甲基纤维素5 g,溶于125 ml蒸馏水中,然后依次加入奶粉8 g,白糖6 g,淀粉6 g,且每加1次搅拌1次,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少量伊红染料,搅拌均匀,最后配成150 ml含150 g营养糊的红色混合物,放入4℃冰箱储藏。使用前2 h取出,恢复至室温。
        胃排空试验:按公式计算胃残留百分比:胃残留率(%)=(第1次的胃总重-第2次的胃净重)/2×100%
        小肠推进试验:按公式计算小肠推进营养糊的百分比:小肠推进率(%)=营养糊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cm)/小肠全长(cm)×100%
        胃肠激素测定:所有组动物动物处置前,采用股动脉放血法采血5 ml,置于试管中,不抗凝,室温下静置1 h,离心5 min,转速2 000 r/min,分离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测胃泌素、胃动素。
        2.2.3  胃肠组织形态学观察所有组动物处置后取样,打开腹腔,肉眼观察胃肠组织形态,然后分别将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取出,立即浸泡于10%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组织形态。
       3  结果
        3.1  模型一般体征的观察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饮食量减少,大便溏,皮毛色泽晦暗发黄,消瘦,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造模第18天自然恢复组死亡1只大鼠。给药后,治疗组大鼠症状基本好转,自然恢复组大鼠体征改善不明显。实验后体重、24 h摄食量及腹围指数见表1。表1  体重、摄食量、腹围指数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动物模型建成后体重大幅下降,有一定的自然恢复,但经平胃散治疗后体重恢复更为显著。造模后动物24 h摄食量明显降低,治疗后逐步恢复。造模后动物腹围指数明显升高,治疗后有降低趋势。
        3.2  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2  胃肠运动功能变化由表2可见模型建成后,模型组动物胃残留率升高,胃排空能力降低,自然恢复过程中继续降低,治疗后组略好于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小肠推进功能下降,经平胃散治疗后明显改善。
        3.3  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表3  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由表3可见动物模型建成后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经平胃散治疗后有一定程度恢复。造模后动物胃动素含量升高,自然恢复过程中继续升高,治疗组略好于自然恢复组。
        3.4  胃肠组织病理观察造模过程中有1只大鼠死亡,解剖后发现,胃肠胀气明显,胃肠壁明显变薄,胃壁血管暴露,胃黏膜上有少量散在出血点。将模型组大鼠解剖时发现,多数动物胃肠胀气明显,胃内残留营养糊较多,营养糊在小肠内推进距离较短。HE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动物胃肠组织粘膜缺损,黏膜层有少量充血水肿,散在分布少量炎症细胞,粘膜下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治疗组动物病变基本恢复,自然恢复组无明显改变。
        4  讨论
        本实验根据目前湿阻模型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医“湿阻中焦证”的发病机制,采用“外湿过盛、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三大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法进行造模[2,3]。在“外湿过盛”方面,我们将造模箱内湿度控制在90%左右,并且使模型大鼠每天在浅水中刺激8 h。在“饮食不节”方面,我们在动物饱食的情况下灌胃大剂量猪油,在动物饥饿的情况下灌胃大剂量冰水,将“肥甘厚味、过食生冷、饥饱失常”结合起来。另外我们在以前研究中发现大鼠站在浅水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睡眠,结合本实验对外湿环境的要求,在正常睡眠期间我们将模型大鼠置于浅水中,控制其睡眠时间打乱其生物钟,从而造成其“情志不遂”。我们将造模时间定为20 d,比以前学者采取综合法的造模时间延长了15 d左右[4]。
        胃肠运动在食物消化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能运送食物、研磨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转变成易溶解和可被吸收的形式,又能使食物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以便吸收。胃肠运动过快过慢均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运动过快,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吸收;胃肠运动过慢,缺乏动力,不仅不利于食物的运送、研磨,而且不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混合、肠壁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下降。胃肠运动吸收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模型动物出现摄食减少、体重下降、腹围指数增加等症状的直接原因。
        本实验研究表明湿困脾胃模型动物胃动素含量增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胃泌素水平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动物比较有显著意义,以前的大多数学者也曾有过近似的报道。胃动素和胃泌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激素[5],所以这两种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胃肠实质的病理变化可能是湿困脾胃动物胃肠运动吸收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出现摄食减少、体重下降、腹围指数增加等症状基本接近湿困脾胃证中湿邪困阻中焦的症状表现。模型动物胃肠运动吸收功能、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胃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模型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的实质。经平胃散治疗后[6],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动物,大多数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经平胃散治疗后,胃动素和胃泌素两项指标虽然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但改善并不十分明显,说明动物体内激素水平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才能很好地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湿性黏腻湿邪难以速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王 枫,罗文纪,连建伟.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5(2):48.
       
       [2] 刘 伟,黄秀深,罗玉熙,等.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6,24(4):35.
       
       [3] 孔祥华,黄 萍,吴清和.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4,17(9):5.
       
       [4] 郝 悦,夏光明,周润锁.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动力及胃粘膜损伤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15(2):96.
       
       [5] 杨名友,陈幼祥,谢 勇,等.胃肠动力学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5,6(4):140.
       
       [6] 朱光有.平胃散应用体会[J].河南中医,2006,26(2):7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