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治疗高脂血症60例
作者:宋春晖,陈大舜    
作者单位:1.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辨证确诊为高脂血症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以自拟调脂汤治疗,并以血脂康为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血脂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综合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P<0. 01) 。结论自拟调脂汤在改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有效,且有很好的调脂作用;证明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行性和调脂汤的实用性。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 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
       高脂血症(hyperlipidmia,HLP) 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浆(或血清)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 关系密切。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都有动脉粥样硬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自2005-10~2007-08采用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所选病例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检测禁食12~14 h后的血脂水平,两周内如两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5.72 mmol/L(220 mg/dl) 或甘油三酯(TG)≥2.26 mmol/L(200 mg/dl),伴或不伴有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40 mg/dl)(男女相同)者,即可诊断。
       1.2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51.47±12.50)岁;病程2~18年;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15例,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6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50.57±11.90)岁;病程3~19年;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10例,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5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5例,其它2例。全部病例中医辨证均为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治则:健脾化痰,补肾降浊。自拟调脂方:茯苓30 g,神曲10 g,仙灵脾15 g,何首乌30 g,泽泻10 g,薏苡仁30 g,生大黄6 g,田七粉6 g(冲服),竹茹10 g,丝瓜络15 g,北山楂30 g,荷叶边10 g;加减:痰湿盛者,脘腹胀满加厚朴、陈皮;肝气郁结,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香附;气滞血瘀,胸胁刺痛加郁金、丹参。(所加药物均为颗粒剂)。上述药物由本院制剂中心制成合剂,100 ml/袋,1袋/次,每日两次口服。
       2.1.2 对照组口服血脂康(300 g/ 粒,北大维信药业公司生产) ,600 g/次,2 次/d。两组均服用8周后观察疗效。
       2.2 血脂观察方法患者原饮食及生活方式不变,于治疗前后两组分别抽取血样(均为抽取晨空腹血) ,由化验室即时分析。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 、血清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各项指标。
       2.3 中医证候观察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的积分标准,对中医证候进行观察。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略)
       2.4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显著性检验为t检验。计数资料直接用个数及百分率表示。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3.1.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中医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4%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3.1.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评定标准。①实验室各项血脂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为临床控制;②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10 mg/dl);TC-HDL-C/HDL-C下降≥20%为显效;③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TG 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 mmol/L(4 mg/dl)但<0.26 mmol/L(10 mg/dl),TC-HDL-C/HDL-C下降≥10%但<20%为有效;④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3.2.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控制3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30例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治疗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高脂血症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血脂康。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略)
       3.2.2  西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15例,有效10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控制2例,显效16例,有效9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调脂方调节血脂与血脂康临床疗效相同。
       3.2.3  血脂指标比较从表3 可以看出,两组TG,TC,LDL-C 三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HDL-C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组间治疗后TG,TC,LDL-C 三项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5) 说明调脂方在改善血脂危险因素方面也有很好效果,作用同血脂康。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的改变(略)
       4 讨论
       中医古籍中虽无“血脂”之名称,亦无“高脂血症”之病名,但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灵枢·卫气失常论》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脂人”“膏人”“肉人”,其云:“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张志聪《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由此可见,上文描述之膏脂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相类似。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言之膏脂即是指“血脂”。同时,也说明膏脂实乃人体的生理组成成分之一,属津液之范畴,并可与津液其他的成分相互转化,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膏脂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敷布,随血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以濡润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具有注骨空、补脑髓、润肌肤之作用。一旦膏脂在体内的转输、排泄发生异常,则成为病理性的脂浊痰湿。脂浊注入血脉,积蓄停留,即可引发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脾“脾主运化”的关系密切。膏脂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的输布无不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证治汇补》言:“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痰浊留于津血中,致脉道不利,血运不畅,痰瘀从而滋生,导致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肾虚的关系比较密切。肾主一身之阳气,为气化之源,肾主津液对津液的存储、分布、利用及津液、精、血之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人至中年以后,肾气亏虚,精气渐衰。肾气不足则各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则开阖失度,水津不布或水液内停,最终为湿为痰,沉积集聚,致使血脂升高。清代医家赵延儒在《赵李合壁·杂症门》中云:“夫痰者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故脾肾一虚,其痰必多。”明·张介宾云:“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由此可见脾肾是影响脂浊成化之关键,脾不健运和肾气不足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
       根据高脂血症的病机特点,笔者运用“调脂汤”,从脾肾论治,取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法治疗,目的是健脾益肾,脾健肾充则气旺,气旺则帅血有度,血行流畅,脂质类物质不易沉积。本方以茯苓、仙灵脾健脾益肾为君;薏苡仁、神曲、何首乌健脾助运,滋补肝肾为臣;佐以泽泻渗湿利水,生大黄活血化瘀,合而前后分消,利窍降浊;竹茹、丝瓜络清热化痰,通络散结;田七粉、北山楂行气活血,散瘀通络;荷叶升清醒脾,疏理气机,茯苓色白味淡,入肺脾肾经,有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淡能渗湿,上渗肺脾之湿,下伐肝肾之邪,何首乌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化浊降脂之功;荷叶升清醒脾,三味相伍,升降相合,疏理气机;北山楂健脾活血通络,化浊行气散瘀;仙灵脾健脾补中,益肾壮阳;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神曲消食和胃;田七粉活血化瘀,凉血行滞。本方组方严谨,标本兼顾,共收健脾化痰、补肾降浊之功,实为治疗高脂血症又一良方。上述诸药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脂作用[2],并且价格低廉,安全有效,从而使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得以普及。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2]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