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五积散浓缩丸中麻黄等药味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跃辉,向黄艳,杨永华,蔡光先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五积散浓缩丸水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CE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苷、甘草酸含量,考察微粉动态提取与其传统饮片水煎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浸出物、盐酸麻黄碱、甘草酸、甘草苷提取率均较传统饮片煎煮高。结论五积散浓缩丸中,麻黄、甘草等的水提取可采用微粉动态提取的工艺。
       【关键词】  五积散浓缩丸 微粉 低温动态提取 盐酸麻黄碱 甘草酸 甘草苷
       五积散浓缩丸是在五积散丸剂的基础上[1],处方配比量不变,通过提取挥发油、水提取、浓缩、干燥及粉碎等工艺制成的浓缩丸。实验方案中麻黄、甘草、半夏等药味加水提取,故以浸膏得率及盐酸麻黄碱、甘草苷、甘草酸等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对五积散浓缩丸中麻黄、甘草等传统饮片水提取与其超微粉低温动态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WZJ6药用贝利超微粉碎机(济南倍力);Winner3001干粉激光粒度仪(山东);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BECKMAN毛细管电泳仪(P/ACE Systenm 5010,美国);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HP公司)。
       1.2 试药药材购自湖南海川医药有限公司,麻黄、甘草等药材超微粉由湖南省中药超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备;盐酸麻黄碱、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批号分别为:171241-200506、111610-200604、110731-20051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水为重蒸水,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样品制备
       1.3.1  麻黄、甘草等传统饮片煎煮液按处方配比称取麻黄、甘草等药材适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定容至一定体积,备用。
       1.3.2  麻黄、甘草等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液取麻黄、甘草药材,制备超微粉,经粒径检测,D5031.07 μm,D9065.17 μm(粒径检测图见图1),加水低温动态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定容至一定体积,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浸出物测定
       
       2.1.1  水溶性浸出物精密吸取已定容的两种溶液各25 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   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即得。结果见表1。
       2.1.2 正丁醇浸出物精密吸取已定容的两种溶液各25ml,置分液漏斗中,加正丁醇萃取3次(25,20,20 ml),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 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即得。结果见表1。表1  浸出物比较结果(略)
       浸出物考察结果表明,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液的正丁醇浸出物及水溶性浸出物均高于其传统饮片煎煮液, 说明药材通过超微粉碎,提高了浸出物量。
       2.2 含量测定
       2.2.1 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2,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运行缓冲液50 mmol/L醋酸铵甲醇溶液;检测波长210 nm,未涂层的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100 μm,长47 cm,有效长度40 cm;运行电压20 kV,70 μA,电泳方向从正极到负极;每次开机用超纯水冲洗3 min,0.1 mol/L氢氧化钠3min,超纯水3 min;电迁移进样(10 kV,10 s),每个样品进样后用0.1 mol的NaOH冲洗2 min,液电运缓冲液冲洗2 min;温度25℃。运行缓冲液和样品溶液均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使用。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品红约20 mg,置5 ml量瓶中,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6.56 mg于2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 ml,置20 ml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 ml,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毫升含盐酸麻黄碱414 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20 ml,置水浴上蒸干,加甲醇溶解,滤过,滤液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甲醇溶液5 ml及内标溶液1 ml,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精密加至刻度,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测定法: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分别电迁移进样(10 kv,10 s),测定。结果见表2,色谱图见图2。表2  麻黄、甘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略)
       线性关系实验:吸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溶液,加甲醇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前述条件分别进行测定,以各对照品峰与内标峰面积比(As/Ai)为纵坐标,浓度C(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盐酸麻黄碱浓度在2.07~66.2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0.0372X-0.0069 5  r=0.994。结果见表3。表3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略)
       甘草的含量测定:参照《中国药典》Ⅰ部2005年版甘草(含量测定)项下测定。
       2.2.2 甘草酸含量测定[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大连依利特色谱柱(Hypersil ODS2  4.6 mm×200 mm,5 μm);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 nm。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甘草酸浓度。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 000。
       对照品液溶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酸单胺盐对照品10 mg,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毫升含甘草酸单胺盐对照品0.2 mg,折合甘草酸为0.195 9)。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已定容的五积散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液与其传统饮片煎煮液各10 ml,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置5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结果见表2。对照品、供试品色谱图分别见图3。
       2.2.3  甘草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冰醋酸(1∶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76 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
        供试品溶液制备:同“甘草酸含量测定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甘草甘对照品,加甲醇溶解,制成50 μg/ml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结果见表2。在选定条件下,甘草苷峰与样品中其它组分色谱峰可达基线分离。按甘草苷峰计算,理论板数在2 500以上。对照品、供试品色谱图分别见图4。
       3 讨论
       我国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比较落后,一般采用水提与醇提两种工艺,在药材加热提取过程中,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超微粉体技术使药材细化,比表面积增大,从而加快药物成分的溶出;同时低温动态提取的采用,一方面可以降低提取温度,避免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散失,同时可以缩短提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浸出物测定结果表明,五积散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样品的水浸出物与正丁醇浸出物均高于其饮片煎煮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微粉低温动态提取样品盐酸麻黄碱、甘草酸、甘草苷等成分提取率均较其传统饮片煎煮样品有所提高,可能系药材经超微粉碎后,细胞破壁率提高,增加了体表面积,从而促进了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溶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药材粉碎得过细,不一定适宜于其药物成分的浸出,生产实践中,粉体的粒度应根据药材质地、所含成分理化性质、提取溶媒的特点等进行确定。本研究为中药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值得积极探索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五积散丸·中药部颁标准,第13册[S].1993:27.
       
       [2]陈勇川,董慧.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附胶囊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J].中成药,1999,21(3):117.
       
       [3]陈康,林文津,林励.HPCE法测定不同产地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J].中药材,2005,28(8):66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