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策略探讨
作者:何建学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新时期 策略
        新型医学人才,只有通过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完整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医学人文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医学人文教育就更加重要。
       1  医学人文学的内涵及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医学人文学是一个探讨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是以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学科的观点来理解健康、疾病与医学,它旨在将临床医学与人文学科进行交汇融合,从而使人类获得最好的医疗和健康照顾。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则从医生素质的构成上来阐述他所理解的医学人文学:人文学科在医学中具有正当合理的位置,他不应只是一种绅士的品质,不是作为医疗技艺的彬彬有礼的装饰,也不是为了显示医生的教养,而是临床医生在作出谨慎和正确的决策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有医学科学素养与医学人文素养。那么,一名医学生,在接受医学科学教育的同时,必须接受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知识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由来已久。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的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的判断,必要的知识,以及不迷信。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提出:欲为大医,除医学知识外,还需涉猎五经三史、诸子庄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医学与人文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医学学科的不断细化,科学课程的内容日益增加,从而导致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被逐步压缩。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被专业教育完全取代,只注重实验室技能的训练。到20世纪70年代,伴随医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系列社会、伦理、法律问题,欧美各国的医学院校都正式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提出医学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欧美大学的医学人文学科设置大多以教学和研究生培养项目出现,也有部分学校设立起医学人文学系或研究所,教学研究力量较强。医学生通过学习,能判断卫生保健与研究中的道德、哲学和社会问题;理解医学伦理学的核心概念,评鉴不同的观点;理解相关法律、文化和历史观点;具备阐明、评价和辩护特殊医疗情况的能力。
        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扩大对外交流,吸收世界文化精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内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医学人文学系、医学人文学研究所或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陆续出版了多种医学人文教材,培养了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文学教师。在学术界,较好地开展了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等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在继续医学教育中,也开展了不同级别的医学人文教育项目。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医学生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质,倡导、宣扬、维护医学人文精神,强调医学人文关怀,提高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有了快速的进步。
       2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医学不仅获得了消灭和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还掌握了操纵生命的基因密码。在我国,现代化医院里装备了各种诊断设备,如内窥镜、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自动化分析仪、电子血球仪、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也装备了各种治疗设备,如肾透析机、心肺机、呼吸机、起搏器、人工脏器等,并具备了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像化学药物、基因技术、器官移植、生殖技术、介入治疗技术等。诊断方法自动化、智能化,药物治疗更特异、更有效,手术治疗更广泛、更神奇,器官移植无所不及、更有把握,基因治疗更有前瞻性、更有针对性。
        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消除一切病痛,人的所有器官都像机器的零件一样损坏后可以随意更换。因而形成了“技术至善论”。在它的影响下医生们缺少与病人的交流,在诊断上,只依赖于X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在治疗上,把全部信赖寄托于药物和手术治疗上,很少有精神上的抚慰,不去进行心理上的治疗,结果导致误诊率上升,治疗效果不佳,社会怨言增加,医患关系紧张。另外,现代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及安乐死的应用,导致了社会伦理问题凸现;器官移植与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矛盾,导致医学有失公平;高尖的医疗设备及新药特药的高额利润,导致医学商业化趋向等等。因此,20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医学技术进步,产生了医学异化的结果。
        20世纪后期,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轨,充分显示了医学已开始了新的转向:即从单纯的生物因素方向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倾向向社会化、多维度的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转向;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向;从纯粹的诊病治病向兼顾健康教育转向。然而,要扭转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目前,很多医生还未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不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就医学而言,若医生忽视病人的价值、不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目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医学。好医生应承诺对病人实施最全面的保健。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医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中保持平衡,强调一个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新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更要注重医学人文教育。
       3  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巩固和加强的方面。一是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较为孤立、单向,缺乏支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没有形成与医学相匹配的医学人文学科群;二是医学教育课程设置较多,而人文课程所占空间有限,只占8% 左右[1]。医学生人文训练机会少,人文知识的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医学人文学科教师严重不足,且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系统教学的经验缺乏;四是医学人文学教材不成熟、不规范,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切实;五是在医学人文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未达到一致,形成“两张皮”现象,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人是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不能忽视人的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务人员只有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医学史、美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因此医学人文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二是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加强人文学科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形成完整、系统、有机的与医学相匹配的医学人文学科群。合理地设置医学人文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举大家之力,统一规划和编写医学人文教育教材。三是要加强医学人文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高等医学院校要成立相应的医学人文学系,建立专门的医学人文学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从人文学科专业人才中选拔,然后进行医学专业思想的教育,从而打造专门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基本教师队伍。另外,要挑选部分医学专业教师,分类进行人文学科目的强化培养和训练,建立医学人文教育的补充教师队伍。四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育途径。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是集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科学体系,在高校已经开设的公共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课,是高校学生包括医学生接受人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医学生应该通过哲学、政治经济学、近现代史、法学等人文学科主要课程,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升人文精神。这就是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类课程培养的基础作用。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文科学资源。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医乃人术”、“无恒德者不可作医” 等人本主义思想的论述意义深远;我国现代著名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名言“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术不近仙者,不能为医”,也是最好的例证。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注意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怀的积累。这就是充分发掘医学专业课的人文科学资源。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是医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要将其相关的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既有人文理论又有医学案例,把伦理道德规范融于医学科学实践之中,来提高医学生的感性认识。这就是充分发挥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实践的升华作用。在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对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慨,对活跃在救灾一线白衣战士的敬意;如医学生能作为志愿者身临其境,其意义非凡。大学生暑假三下乡活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敬老院福利院的服务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医学生最好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方式。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巩固专业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医学人文精神的锤炼作用。学校是一个社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和启迪的主要形式[3]。校园中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学术活动、事迹报告、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校训、校歌、励志牌匾、成果展览等,均是校园文化的集成。通过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形成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1]曹 俭,张敏霞.充分发挥人文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8.
       
       [2]陈培刚.关于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62.
       
       [3]朱江英.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