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也谈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医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想起
作者:钱先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中医药;继承;发展
       据报载,中医药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笔者学习中医28年,越来越觉得中医需要“保护”其本来面目,要保护好中医的内核与中医的纯洁性。就像世界上许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一样需要珍惜、保护、挖掘、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无愧于中国传统医学之名称、特色与优势。因为有优势的特色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才能以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作贡献,才能作为人类遗产继续流传而不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体系。
       中医学又是世界上唯一有5 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在整个中医学中,渗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行为处事的方式,并将哲学融于中医药学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精华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本文将就此作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1 中医的精华是什么
       1.1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中医看病开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的个体差异,强调看病还要和天地自然联系在一起。中医药个性化治疗,有别于西医以标准化治疗方案为主的方法,这是中医的强项、中医的特色。而这点现在也被现代西医医生所认可,并用之于临床。
       1.2 “仁心仁术”的伦理追求“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医的“医乃仁术”,强调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主要的是“仁术”,要让医学充满仁爱与关怀。“仁者爱人”,作为医生对病人要有爱心,必须关怀病人的悲苦和不幸,这是天职,故曰仁心;把病人的病痛看做是医生自己的病痛,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仁术,而仁术则是对医生十分严肃的要求,必须要避开经济、盈利的原因。医生要对医学科学的价值、病人的价值、经济甚至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种种考虑。医生必须关怀病人的悲苦和不幸。否则学术何为?学者何为?因此仁术也是未来医学的灵魂。
       1.3 “天人合一”的整体模式中医治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至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强调天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20世纪后期西方医学也认为:医学的模式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4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预防观点“上工治未病”是中医的有名格言,是中医传统的预防思想,在今天看来治未病的意义尤为突出。它包含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重点在于防病。现代医学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也已将中医的思想体现其中。这应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末有人预言:21世纪是预防医学的世纪,从这点来说,中医学将大有可为。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免疫思想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体内气血阴阳的失衡有关,而气血充足,阴阳平衡则不会得病。西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体内免疫功能的失衡有关,治疗的目的就是要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虽然是两个体系,但强调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却是一致的。
       1.6 “恬淡虚无、阴平阳秘”的健康理念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素以宽厚善良著称。这体现在中医的发病学中。认为精神紧张、抑郁,凡事斤斤计较,脾气暴躁,易伤肝损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健,后天失养,百病生焉!治疗除了舒肝理气、调和脾胃的药物外,更主要的是要让病人做到宽以待人,同时也要善待自己。无独有偶,近日报纸登载:“宽恕学”将成为医学研究新热点。研究发现,怒气会使体内炎症指标上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示待人宽恕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如何做到继承与发展
       “求木之本,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医事业的兴旺,必须树立中医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着手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按照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优势与特色,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
       2.1 继承首先应提倡多读古书、多看经典,“读经开智”,经典乃中医之根虚心向名老中医学习和交流,多跟名老中医临证抄方,耳濡目染,积累看病经验。西医诊断疾病均有诊断标准,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中医认识事物时含有混沌、非线性的复杂科学思想,看病往往是“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因此学习中医讲究的是个“悟性”,这需要长期的中医临床积累,需要一代一代的传、帮、带。这样才能使中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中医学术含量的储存上得到提升,形成一种传承的内在气象。
       2.2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中医药理论,拓宽中医发展空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发展模式、目标和任务,学科如果离开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它的目标就会偏离。因此牢固学术核心,以及对学术精华的准确把握,是中医学赖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接受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的更多新的诊疗方法,一味地排斥新鲜事物,中医将不能发展。这里说的继承,个人理解是继承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中医的看病理念。临床上可根据各种疾病不同的剂量,以达到相同的治疗结果,这中间也就体现了中医的因人而宜,个体化治疗思想。而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求用中药达到同西药一样的疗效。
       2.3 中医学要发展,必须得首先保持中医特色要挖掘中医的优势病种,并且与当今人们的健康观、消费观、医疗保健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等要吻合。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约70%的人不同程度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或有着亚健康的体验。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工作效率低下、创造价值减少,进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更是大大增加了医疗成本,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一种状态,是阴阳失衡的表现。许多传统的中医技术都可以利用,如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等,更有效的方法是中药汤剂。亚健康状态严格的说不是病,因此主要以调理为主,而调理是综合的手段,以心理调节、运动调节、饮食调节等为主。中药不象西药那么强烈,可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调节到正常,以免进一步发展成疾病,中药的这种微调作用,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机遇。
       2.4 以信息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医学面对文化转型的剧变和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冲击,已失去了古老的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支撑,只有与时俱进地“现代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优势与特色,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留下来,进行系统分析、整理,使中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促进全人类的医学繁荣和发展。
       2.5 创新是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中医要发展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理论的创新。
       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哲学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指导意义,但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规律,这是不可能用哲学来替代的,应用古代哲学的理论来解决医学问题,中医学有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医学远没有离开哲学概念建立起独立的体系,因此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和文化背景的烙印,由此导致与现代学科体系难于沟通,这已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对古代哲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的过度依赖;及功能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所以理论的创新才能最终导致中医的发展。
       中医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至2004年底,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我国已与美、加、法、英、德等51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与挪威、爱尔兰等国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17个,已初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在回归自然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中医药正被全球广泛重视,可以预见中医药将在人类保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科学遗产之一,因此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继承、发扬、整理和提高,并使这与西医学更好结合,产生我国独特的医学科学,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贡献。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诚希望中医以本来的面目走向世界,让世界看清中医原有的特色与优势,因为有优势的特色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210029)
       收稿日期:2005020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