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药理近考
卷上   补法
清 · 陈治
下载:药理近考.txt
本书全文检索:
       虚则补之,正气夺则虚。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药也;归、芍、地黄,补血药也;二门、知、柏、归、地,补阴药也;附子、苁蓉、鹿胶、菟丝,补阳药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乃天地生成之味,非烹饪调和之味也,如羊肉、黑豆之类。黑瘦人,肠胃时燥,口干渴,发须枯悴,肌肤不泽,筋骨疼,夜甚,是阴血虚,津液不足,当用润剂,燥药宜禁,四物、二冬、花粉为主;肥白人,行则气促,腠理不密,自汗时出,四肢倦怠,属气虚有湿痰,宜燥剂,忌润剂,必以参、术、芪、草,益气为主。产后气血大亏,大补为主,须分气血。今人止以四物增减,倘脾胃弱而气不足者,宁不戕人?老人亦以补养为主,有外感,补中益气加芎、苏、羌、防等解散,邪去热净而止。内伤饮食,参、术补脾,兼以消导。痰火咳嗽加化痰药,冬月先发散。一切病后、疮疽后有外感及内伤者,悉从此法,助正伐邪,不伤气血,可保无虞。禀赋怯弱人,脉弱无力,年高、产后、胎前,同法。
       五虚:脾虚者,心腹饱胀,不能运化饮食,四肢痿弱,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