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颅囟经
原序
东汉 · 
下载:颅囟经.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夫颅囟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囟,故受名也。尝览《黄帝内传》,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仪阴阳之术,三才一元之道,采御灵机,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叙天地大德,阴阳化功,父母交和,中成胎质。爰自精凝血室,儿感阳兴,血入精宫,女随阴住,故以清气降而阳谷生,浊气升而阴井盛也。甚者二仪互换,五气相参,目睹元机,非贤莫达。谓真阴错杂,使精血聚而成殃,阳发异端,感荣卫合而有疾,遂使婴儿才养,惊候多生,庸愚不测始末,乱施攻疗,便致枉损婴儿。吁哉,吁哉,遂究古言,寻察端由,叙成疾目,曰《颅囟经》焉。真凭辨证,乃定死生,后学之流,审根据济疾。天和太清,降乘赤海,真一元气乘之,则母情先摇,荡漾炽然,是阳盛发阴,当妊男也。六脉诸经,皆举其阳证,所谓妊衰不胜脏气,则触忤而便伤;妊胜而气劣,则母疾三五月而发,皆随五脏。心脏干,而口苦舌干;肺脏竭,而多涕发寒;肝脏邪,而嗜酸多睡;脾脏发,而呕逆恶食;肾脏困,而软弱无力。脏妊气平则和而无苦,胎若劣而强得脏养,至生亦乃多疾。二仪纯阴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原序
卷上
   脉法
   病证
   惊痫癫证治
   疳痢证治
卷下
   火丹证治
   杂证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