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温热病指南集
温热病指南集   湿温证条例
清 · 陈祖恭
下载:温热病指南集.txt
本书全文检索:
       湿温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苔白或黄,口渴不引饮,此湿温证之提纲也。
       湿温证,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属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湿本土化,郁而生热,即兼火化,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诸证皆非湿热证始生之正局,(【荪按】:正字原讹症,依赘言本改。)实乃湿热病必有之变局也。始恶寒者,阳为湿郁而恶寒,终非若寒伤于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久郁成热,反恶热矣。阳不卫外则汗出,湿扰清阳则胸痞,湿雾上腾则舌白,与热相蒸则苔黄,热极则液不升而口渴,湿盛则饮内留而仍不引饮。然所云表者,乃阳明太阴之表,而非太阳之表。太阴之表四肢也,胸中也。阳明之表胸中也,肌肉也。故胸痞为湿温必有之证,而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亦必并见。其所以不干太阳者,以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必自表入,故属太阳,湿热不尽从表入,故不出太阳。况风寒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温热病指南集
   温热病大意
   风温证条例
   湿温证条例
后记
   
   附评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