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伏瘟证治实验谈
病原   己未冬月病原推本于运气说
民国 · 蒋树杞
下载:伏瘟证治实验谈.txt
本书全文检索:
       《内经》: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自秋分至立冬六十日,是为五之气,主气、客气并属阳明,燥金司令,阳明本燥而标阳,适值天时久旱,燥令太过。《经》曰:秋伤于燥,冬生咳嗽。此秋燥伏气伤于肺金本脏之为病也。又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是为六之气,主气、客气并属太阳,寒水司令,适值下半年在泉之气又同为太阳,寒令太过,故是年冬月,天气寒冽异常。然太阳本寒而标阳,又有阳明燥气伏藏在内,燥金之下,火气承之,严寒之中伏藏火气,故是时冰雪之间,雷霆大震,非时不正之气,莫此为甚。凡夙有伏燥之人,兼感冬寒者,症见恶寒、背冷、头痛、项强,是太阳伤寒之本病也。初起呕吐,继则发热、口渴、谵语、便秘,是阳明伏燥之本病也。卫出上焦,荣出中焦;卫出于肺,荣通于心,阳明干涸,则荣卫之源绝。温邪犯肺,逆传心包,燥气亦然,此昏厥之原因也。“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至真要大论”曰:燥淫所胜,木乃晚荣,筋骨内变,民病左肤。此气逆咳嗽、筋挛骨痹及半身不遂之原因也。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