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又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夫黄疸之病,肌肉虚肿而色黄,由湿热郁积脾土之中,久而不散,故黄色形于肌肤。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矣。是故有诸内必形诸外耳。其症虽分为五,终无寒热之异。丹溪曰:同是湿热,如盦面相似。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或伤寒传热病,阳明内实,失于汗下,以致湿热拂郁内甚,令人变黄病也。又有疳泻,皮黄发竖,青筋肚大,肌肉消瘦,身面俱黄,此实肝病,故有是症。
宜作疳治愈矣。治疸之法,用五苓散倍加茵陈,或茵陈汤加茯苓渗湿之品,无不应手获效。又曰湿在上宜汗,湿在下宜利小便,或二法并用。
又有小儿初生,遍体俱黄,两目厚如金色,身发壮热,是名胎黄,因儿在腹中,母受极热耳。乳母须服生地黄汤。
总括:发黄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