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叶震强, 张辉珍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建立附子中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6.25) 乙腈(63∶37);流速:1.0 ml/min。结果次乌头碱在0.151~1.20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13%,RSD为1.14%。结论该法可作附子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关键词:附子; 次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依炮制方法不同有盐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等饮片规格。《中国药典》2000版Ⅰ部附子项下未收载含量测定方法。附子中含双酯型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文献报道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有酸性染料比色法[1~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3~5]和薄层扫描法[6]。本文采用HPLC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进行分析,经预试验附子中乌头碱的含量极低或未能检出,新乌头碱的含量也很低,,次乌头碱的量最大,而且次乌头碱是酯型生物碱毒性显著降低的水解产物,故以次乌头碱的含量作为定量指标,作为附子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HP 1050);色谱柱:Hypersil ODS2,5 μm,4.6 mm×250 mm。
1.2 材料附子(购自广东省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广州市药材公司经营),次乌头碱(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确定
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次乌头碱的甲醇溶液分别进行紫外扫描,结果均在235 nm处有最大吸收,与文献报道[3]的测定波长一致,故采用235 mm作为检测波长。
2.1.2 流动相的选择文献[4~5]报道的流动相碱性过强或加入氯仿。本文实验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6.25) 乙腈(63∶37)作为流动相,次乌头碱能与其它成分达到较好分离效果。结果见图1~2。
图1 次乌头碱HPLC图谱
2.1.3 流速及柱温的选择参考文献采用常用的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次乌头碱适量,用甲醇溶解并分别配制成0.037 7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细粉约5 g的量,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乙醚 氯仿(3∶1)的混合溶液50 ml和氨试液4 ml,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混合溶液50 ml,连续振摇1 h,滤过,药渣再用上述混合溶液洗涤3~4次,15 ml/次,滤过,合并滤液与洗液,蒸干。残渣加混合溶液5 ml使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0.05 mol/ml的硫酸溶液提取4次,10 ml/次。合并硫酸液,加浓氨试液调pH值9~10,摇匀,用氯仿提取4次,10 ml/次。合并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 ml。
图2 附子的HPLC图谱
2.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次乌头碱对照品溶液(0.075 5 mg/ml)各0.5,1,2,3,4,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得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μg)为横坐标,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得次乌头碱的回归方程为Y=1 357.411X 4.622,r=0.999 8,表明次乌头碱在0.151~1.20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仪器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上述乌头碱对照品溶液各20 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 面积,结果峰面积平均值为1 017.959,RSD为1.76%,表示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实验精密吸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各20 μl,分别在0,4,8,12,16h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平均值为472.966,RSD为1.6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6 h内基本稳定。
2.7 重现性实验取同一批的样品5份,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平行试验,结果样品含量为0.017 5 mg/g,RSD为2.12%,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取已知含量的样约2.5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一定量的次乌头碱对照品,平行操作5份,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同法操作。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样品(略)
2.9 样品的测定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次乌头碱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样品 (略)
3 讨论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提取溶媒是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川乌”项下的乙醚 氯仿(3∶1)。文献[4,5]报道的流动相多碱性过强或加入氯仿。本文实验参考文献[3]报道的流动相。经实验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6.25) 乙腈(63∶37)时,次乌头碱能与其客它成分达到较好分离效果。
3.2 生附子中含有毒性很大的乌头碱,临床上使用的附子多为炮制品,炮制目的是使乌头碱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经试验附子中乌头碱的量极低或未能检出,新乌头碱的量也很低,次乌头碱的量最大,与文献[4]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云霞.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草乌头生物碱的含量[J].中成药,2000,22(9):662.
[2] 汪海孙.风湿骨痛丸中乌头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1988,10(4):14.
[3] 黄建明.草乌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药材,2002,25(12):878.
[4] 王慕邹.炮制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J].中草药,1983,14(1):1.
[5] 谭炳炎.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心胶囊中次乌头碱的含量[J].中药材,2001,24(1):52.
[6] 王浴铭.活血壮筋丹中乌头碱含量的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J].中成药研究,1988,10(1):13.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