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苦参中苦参碱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邓丽琴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苦参
        摘要:目的研究苦参中苦参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苦参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水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苦参饮片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8倍药材量、浸泡时间为4 h和提取次数(2 h/次)为2次。
        关键词:苦参;  苦参碱;  正交设计;  提取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小儿肺炎、细菌性痢疾等病症。临床使用的多种制剂,其提取工艺多种多样,有水浸泡、醇渗漉、酸水渗漉、酸水浸泡、水煎煮、醇回流等。其中水煎煮最为方便,易于工艺化生产。为了提高苦参制剂的内在质量,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515);P200高压泵;Waters 2487紫外检测器及GJ605型高压六通进样阀;色谱柱(Hanbang C-18);数据采集及处理采用HS色谱数据工作站V4.0+(杭州英谱科技)。
        1.2  试药苦参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42-200302);苦参药材由本院药房鉴定为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1]色谱柱:HangBang C18 (20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乙腈-0.5%的三乙胺( 20∶50);使用前以0.45 μm微孔滤膜减压过滤,检测波长为UV270 nm;流速为1.0 ml/min;定量环体积为10 μl。此条件下苦参碱峰与相邻峰分离度>1.5,理论塔板数按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 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苦参碱对照品10 mg,加流动相溶解,转于25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得0.04 mg/ml对照品溶液,摇匀即得。
        2.3  样品含量测定取提取液,加适量乙醇稀释,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实验因素和因素水平的确定以提取液中苦参碱的含量为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方案,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次数(2 h/次)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对苦参中苦参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见表1。
        表1  苦参水煎提取因素水平水 平(略)   
        2.5  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水提工艺正交实验结果实验(略)
        表2结果分析表明,提取次数对水提工艺有显著性影响,C因素为主要因素,A、B为次要因素,故最隹工艺为A2B2C2,即加水量为8倍药材量、浸泡时间为4 h和提取次数(2 h/次)为2次,依此条件重复进行两次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重复水提最佳工艺实验结果实验号   (略) 
        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优选后的提取工艺对苦参进行提取,结果与正交实验结果接近,说明了此工艺稳定可行。
           3  结论
        通过验证放大实验表明,正交实验优选确定的最佳工艺水平是科学、可行的,有利于实际生产降低能源、节约时间,故确定苦参水提工艺的最佳技术条件为A2B2C2,即加水量为8倍药材量、浸泡时间为4 h和提取次数(2 h/次)为2次。
           参考文献:
        [1]  马长华,曹天海.HPLC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6):408.
        (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21400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