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药物累积法测定四逆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
作者:肖凤霞, 周莉玲, 李 锐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药物
        摘要:目的研究四逆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药物累积法观察不同间隔时间累积给药的毒性效应。结果在不同间隔时间累积给药后,动物的死亡率不同,反映出不同大小的毒性效应。结论制剂的毒性效应在大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药动学参数C0,V,Kel,T1/2,AUC,CL分别为3 520.062 mg・kg-1,1.534 06 kg・kg-1,0.743 56 h-1,0.932 01 h,4 734.1 h・mg・kg-1,1.140 66 kg・kg-1・h-1。
        关键词:四逆汤;  药物累积法;  药力学参数
        生物效应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微生物法)对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药成分复杂难以定量的困难,对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明确其体内过程、阐述其组方原理、制订质量控制标准、研制开发新产品及合理评价药效等具有重要意义[1]。四逆汤是张氏《伤寒论》中名方,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组成,组方精简,疗效显著,为古今中医临床常用方[2]。本文将采用药物累积法研究四逆注射剂的毒性效应的药代动力学。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用药制附子、干姜、炙甘草,购自清平市场,并经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为药用正品;四逆注射剂,由微生物制剂工艺研究室研制,并经过初步质量检查及药效学研究,证明符合有关规定并具有较好的强心作用。
        1.2  实验动物SD大鼠,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由广东省卫生厅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LD50的测定及对数剂量-死亡机率单位曲线的制备经反复预试,确定其致大鼠全死量Dm=22 000 mg・kg-1,致全不死量Dn=170 00 mg・kg-1。取180~220 g的SD大鼠3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7组,分别按22 000,20 900,19 900,18 900,17 900 mg・kg-1(r=1∶0.95) 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7 d内各组死亡率。结果见表1。
        表1  四逆注射剂不同剂量与大鼠死亡关系组(略)
        将表1中的数据用改良寇氏法进行计算,求得LD50=19 340.27 mg・kg-1,其95%可信区间为 18 719.32~19 985.27 mg・kg-1。以制剂中含附子药量作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单位曲线(DP直线)。见图1 。
        图1  DP直线其方程为Y=38.391 9X-139.371 3,相关系数r=0.982
        2.2  累积法药动学研究经预试,确定实验给药量以附子生药量计为5 400 mg・kg-1(相当于LD15.2,制剂18 000 mg・kg-1,)。取170~200 g的SD大鼠49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7组,分别按所确定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在第1次给药后,分别于1.5,2,2.5,3,4,6,8 h第2次给予相同剂量,观察7 d内动物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查出相应机率单位,并由DP直线计算出相当的附子体存量,按T=DD0式(1)计算体存量,式(1)中D为相当剂量,D0为第2次给药剂量。结果见表2。
        表2  药物累积法大鼠体内附子体存量组别(略)
        2.3  药动学参数计算  将实验时间及所得对应的乌头生物碱体存量用MCPKP药动学软件在586兼容机上进行处理,拟合药时曲线并将各种模型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其中相关系数最佳及AIC值最小者定为四逆注射剂中乌头生物碱等总成分的正式药时曲线。结果表明:该药总成分在大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符合静脉注射后的开放一房室模型(R=0.971 S=0.057 3)特征, 所得各项药动学参数如表3。拟合药物体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为:C=0.255 31 e-0.609 65 t 式(2)。
        表3  药物累积法所测四逆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参数名(略)
           3  讨论
        3.1  实验的创新性与意义本研究对四逆注射剂进行毒性药动学研究,对于开发研制四逆汤的新剂型,更好地指导临床按不同途径给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般中药制剂的毒性较低,急性毒性实验常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本实验中选用大鼠,因为:(1)本制剂的一定剂量即可以使大鼠致死;(2)为了与血药浓度法及以后要进行的血清药效动力学方法保持动物一致,克服不同实验方法的动物种属差异;(3)为了克服动物不同种属、批次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差异,本实验由广东省卫生厅实验动物中心购买了同一批次SD大鼠进行研究。
        3.3  实验方法的选择一般认为,药物累积法适用于含有毒成分中药制剂的研究。本制剂中君药制附子中的乌头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同时又具毒性,适于进行此法的研究[4]。
        3.4  实验用药量的选择在LD50的测定中,发现动物对四逆注射剂在一定剂量(如17 000 mg・kg-1)时耐受力较强,给药速度、环境温度对动物的影响较小,而大于此剂量(如18 900 mg・kg-1以上),给药速度、环境温度的改变即可引起动物的死亡,因此,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在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影响到DP直线的准确性,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本课题中,经过反复预试,确定了累积法18 000 mg・kg-1的给药剂量,仅相当于LD15.2,而未采用文献报道的1/2 LD90量[3],选择给药最短时间间隔为1.5 h,是为了避免微小的剂量改变等因素及体液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导致毒性的明显变化,保证结果的真实和可靠,减少其它因素引起的动物死亡。
        3.5  方法学讨论药物累积法不拘泥于中药制剂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可以较方便地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单一时量关系,模拟其表观药动学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也可以为建立中药制剂的PK-PD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该方法同时忽略了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及首过效应对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且此法的研究只可能用动物进行,无法明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周莉玲,李  锐.中药制剂的动力学研究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6,8(1):3.
       
    [2]  陈  奇.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4.
       
    [3]  赫梅生,王尧光.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测中草药的药动学参数[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4(1):5.
       
    [4]  张为亮,徐楚江,杨  明,等.附子毒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1997,20(3):4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