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神”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杜美茹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神;,,临床诊断;,,治疗学
       摘要:通过研究《内经》中有关“神”的概念,以及古今相关文献记载。紧密联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医学中所说的“神”与现代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以及判断预后等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使中医基础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诊断、治疗疾病。
       关键词:神;  临床诊断;  治疗学
         1  “神”的基本概念
       《灵枢・本神》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决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指出神要由水谷之精来补给。《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表明神可以构成形。可见神可以具有物质性,并且在“神气所使”的前提下表现为生理功能。《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表明在宏观上神具有主宰性。就人体而言,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等论述,都表明“神”通过心主宰整个机体。从微观上看,有“神去则机息”之说,可见神主宰着全部生命活动。
         2  “神”在临床诊断学意义
       2.1  医生须专“神”神主宰医者之智,为保证医术精湛,必须调摄自身的神,才能在临诊时做到《灵枢・五色》所说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只有医者专“神”临诊,才能达到“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的水平。
       2.2  观察患者以测“神”为要点诊断必须四诊合参,患者之神的变化虽然微妙,但还是可以从眼晴、面色、体态的变化及脉象上捕捉到。临诊测神不但要测其症象中神的得失,还要测气质中神的差异。否则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
       2.3  观察患者“神”寻其病因审证求因之中,查神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在有关神志的疾患中,可由查神探询病因。探询出致病原因或得之忧饥,或得之大怒。此外许多神志症象也有临床提示价值。
       2.4  以“神”定病性随病变性质不同,常可在神上有所反映。《灵枢・行针》说:“重阳之人,其神易动”者,多有阳盛之患。《素问・疏五过论》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 ,精神内伤。”指出生活环境关系着疾病的发生。
       2.5  由“神”判断预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提示神的得失关系着生命的存亡。类此《内经》就神的得失提出过临床例证,除“头倾视探”之类外,又如“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都属于亡神之类。《内经》还认为外邪为患若伴有神志症象,预示病势加重。如“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惊的出现标志病情由浅入深。之所以可由神判定预后,是由于神“奉生而周于性命”,“神去则机息”。神在诊断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正确的判断,而且关系着对生命力的测定,因此必须重视。
         3  “神”在治疗学上的意义
       3.1  治“神”为本诸如:“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均强调治神为本。《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均强调治神为本。《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虽说治病求本是本于阴阳,但调阴阳只是手段,使神内藏才是目的。因此治病求本,在于治神。
       3.2  治“神”有方治神的方法首先要调动患者之神。《灵枢・始终》说:“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强调控制患者的神。《素问・调经论》例举了治神具体操作,说:“按摩勿释,著针勿斥,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属于诱导治其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是正刺得神法。《灵枢・始终》说:“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是浅留得神法。《素问・刺节真邪论》说:“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提出了在补泻手法中如何治神。
       3.3  由“神”判定疗效《灵枢・邪客》说:“适神不散,邪气得去”。《灵枢・胀论》也认为“神归其室”才是良工,这都表明治神与去邪扶正相关,从而决定着疗效。《灵枢・终始》说:“新怒勿刺,新刺勿怒”,“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从反面强调神与疗效密切相关。
       (石家庄市中医医院  05005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