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蜈蚣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部分药理作用比较
作者:周莉莉 黄迎春 任 超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比较鲜品少棘蜈蚣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体外抑菌和抗惊厥两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菌5种常见菌为供试菌,对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硝酸士的宁致痫模型,观察蜈蚣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结果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物抑菌效果明显强于水提物。蜈蚣水提物能够明显提高抗惊率,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潜伏期达到(372±146.9)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蜈蚣醇提物没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结论蜈蚣活性成分及作用效果与提取部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少棘蜈蚣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抗惊厥作用
       蜈蚣是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镇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在我国少棘蜈蚣入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中国药典》所收载。药理学研究表明蜈蚣在抗惊厥、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衰老、抗心肌缺血、抗菌和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活性[1,2]。
        传统中药以蜈蚣全虫入药,研究表明不同提取物所含活性物质不同,药效有明显差异。在体外抑菌方面,秦非[3]、冉泳禄等[4]对墨江蜈蚣和少棘蜈蚣的不同提取液体外抑制致病真菌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蜈蚣的酸性提取液对致病性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碱提液和水提液效果不佳。吴刚等[5]比较不同提取液对致病性真菌和细菌的作用,提出3%醋酸提取液能强烈抑制真菌生长,但各提取物对细菌均无作用。任文华等[6]用含有大肠杆菌、聚次黄苷-聚胞苷酸和昆虫生理盐水的注射液诱导后,蜈蚣水提取物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在抗惊厥方面,宋建微[7]提出干燥蜈蚣水煎液对小鼠具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陈红琳[8]证明蜈蚣干燥虫体水提物对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杨永华等[9]研究表明干燥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姚宏伟等[10]对僵蚕蜈蚣醇提物在抗惊厥方面的药效作了比较,发现两者均能抑制最大电休克惊厥以及戊四氮所致惊厥的发生。目前对鲜品蜈蚣提取物在抑菌及抗惊厥方面的作用鲜有报道,本实验对鲜品蜈蚣醇提物、水提物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分离提取相应活性成分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动物:ICR小鼠,体重18~22g,雄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07-001。
        药品与菌株:少棘蜈蚣购于安徽花山光明养殖场;硝酸士的宁,sigma公司生产;安定片,每片1mg,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1020891。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Bacillus subtilis var. niger spore);真菌: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albicans)、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各菌株均由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实验室鉴定提供。
        培养基: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氯化钠5 g,琼脂15~20 g,水1 000 ml,pH 7.0~7.2);真菌采用含糖琼脂培养基(葡萄糖20 g,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氯化钠5 g,琼脂15~20 g,水1 000 ml)。
        1.2  方法
        1.2.1  药液制备醇提物:取冷冻鲜品少棘蜈蚣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料液比1∶10)进行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冻干粉。取该冻干粉若干克加入40倍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1次1.5 h,第2次1 h,合并两次提取液抽滤,滤液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得蜈蚣醇提物,置冰箱保存备用。
        水提物:取新鲜冷冻少棘蜈蚣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料液比1∶10)进行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水煎煮两次,第1次2 h,第2次1 h,合并两次煎液抽滤,真空减压蒸馏至少量,冷冻干燥得水提物,置冰箱保存备用。
        1.2.2  菌悬液制备挑取活化好的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180 r/min,细菌在37℃恒温摇床培养6~8 h,真菌在28℃恒温摇床培养18~20 h,培养后作为原菌液,用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至106~108个/ml,备用。
        1.2.3  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测抑菌活性。于直径9 cm灭菌培养皿中加入菌液0.1 ml,每种菌加入一个平皿,然后注入已溶化冷却至45~50℃的培养基20 ml,立即轻晃混匀,待琼脂凝固后,用自制打孔器在培养基上等距离打6个直径5 mm的孔。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不同浓度(采用2倍稀释法用无菌水分别稀释成浓度为500,250,125 mg/ml)的蜈蚣醇提物或水提物50 μl加入各孔内 。平板中央打一孔,加入无菌水做空白对照。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细菌置37℃培养箱倒置培养24 h,真菌置28℃培养箱倒置培养48 h。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直径以mm计),实验重复2次,以2次平均值为抑菌圈直径。
        1.2.4  抗惊厥实验取健康ICR小鼠40只,18~22 g,雄性,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安定组、醇提物组、水提物组。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醇提物组和水提物组剂量均为8 g/kg,安定组为1.5 mg/kg,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0.1 ml/10 g,1次/d,连续7 d。于末次灌胃给药60 min后,腹腔注射硝酸士的宁1.5 mg/kg,以小鼠发生强直性惊厥为指标记录各组小鼠惊厥数和死亡数以及惊厥潜伏期(600 s内不惊厥按600 s计)。
        所得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以±s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蜈蚣醇提物的抑菌作用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蜈蚣醇提物对各供试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蜈蚣醇提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当浓度为125   mg/ml时,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抑菌圈直径已达到11 mm。随着浓度增高抑菌圈直径增大,浓度为500 mg/ml时大肠杆菌最大抑菌圈直径达到16 mm。醇提物对真菌作用较弱,如白色念珠球菌在125 mg/ml时没有抑菌圈;黑曲霉效果更弱,当浓度250 mg/ml时仍没有抑菌圈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还有促菌生长的现象。表1  蜈蚣醇提物抑菌作用mm蜈蚣水提物的抑菌作用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蜈蚣水提物对各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普遍低于醇提物。与醇提物类似蜈蚣水提物对细菌的作用强于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当药液浓度为125 mg/ml时,抑菌圈直径仍能达到12 mm。表2  蜈蚣水提物抑菌作用mm由于蜈蚣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类、微量元素等[11],提取方法不同,提取物中所含活性成分也不一样,所以产生不同的抑菌效果。 
        2.2  抗惊厥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抗惊率、死亡率及惊厥潜伏期的影响如表3~4所示。结果表明蜈蚣水提物对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抗惊率达到50%,死亡率为30%远低于对照组80%。水提物组能明显延长致痫小鼠强直性惊厥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抗惊率和死亡率为指标醇提物对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基本没有效果,抗惊率为0,死亡率为100%。醇提物组强直性惊厥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喂养期间有一只死亡表现出一些毒性反应。其原因可能是鲜品蜈蚣存在一些毒性成分如溶血性蛋白质和组织胺[12],影响了实验结果。表3  提取物对小鼠抗惊率及死亡率的影响表4  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的影响
       3  结论
        蜈蚣醇提物与水提物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真菌均有作用,醇提物在抑菌效果上普遍优于水提物,尤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抑制作用明显。鲜品蜈蚣水提物对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醇提物基本没有效果,这为传统煎服蜈蚣提供了理论依据。
        蜈蚣不同的提取物在药理作用上各有针对性,醇提物对真菌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水提物的抗惊厥效果显著,这对于更好的利用蜈蚣,充分发挥药材的作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 洁.药用蜈蚣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2005,28(4):6.
       
       [2] 韩双红.蜈蚣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14(5):13.
       
       [3] 秦 非,迟 萍,迟 程,等.墨江蜈蚣和少棘蜈蚣体外抑菌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5,15: 13.
       
       [4] 冉泳禄,吴 刚,王金焕,等.墨江蜈蚣与少棘蜈蚣的比较研究Ⅱ[J].动物学研究,1996,17(1):79.
       
       [5] 吴 刚,王金焕,冉永禄,等.墨江蜈蚣与少棘巨蜈蚣对致病真菌和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 1992, 14(2):12.
       
       [6] 任文华,张双全,宋大祥,等.少棘蜈蚣水提物的抗菌活性[J].中药材,2007,30(1):10.
       
       [7] 宋建微,孟祥琴,王永利.蜈蚣提取物中枢抑制作用及急性毒性[J].河北医学院学报,1995,16 (2):91.
       
       [8] 陈红琳,李小莉,甘 明.墨江蜈蚣的药理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3,5(1):50.
       
       [9] 杨永华,张水寒,徐琳本,等.僵蚕、蜈蚣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9):599.
       
       [10] 姚宏伟,何欣嘏,何巧燕,等.僵蚕和蜈蚣醇提物抗惊厥作用的药效学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6,6(3): 221.
       
       [11] 吴 刚,冉永禄,迟 程.少棘巨蜈蚣的化学组成[J].动物学研究,1991,12(1):319.
       
       [12] 谭复成.蜈蚣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13):203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