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医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作者:罗雪冰,刘南梅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特色刮痧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肿块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乳腺炎初期的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病例均采用中医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清热解毒散结法组方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痛,乳腺肿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0.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5%,显效率为34.8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特色刮痧疗法配合清热解毒散结中药内服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中医药; 刮痧疗法; 乳腺炎
       笔者根据中医学的经络、脏腑学说,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内病外治的理论, 采用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并配合服用中医清热解毒散结法组方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初期,可快速退热、消肿、止痛,大大缩短了急性乳腺炎的疗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①符合2003年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中乳痈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乳房红、肿、热、痛,肿块直径最小2 cm,最大10 cm,部分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头昏、恶心、苔黄、脉弦数。②乳房肿块经乳腺彩色B超检查确诊为乳腺炎性肿块未形成脓肿的患者并除外其他病变。③哺乳期并除外不能坚持刮痧治疗者。④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72例均为我院乳腺门诊、传统特色治疗门诊199803~200704的患者,治疗组86例,其中初产妇83例,经产妇3例,剖腹产26例;年龄22~36岁;发病时间在产后1个月内13例,产后1~6个月70例,6个月以上3例;单侧发病83例,双侧发病3例;病程最短2 d,最长7 d,36例有发低烧(体温38℃以下),32例有轻度血清白细胞计数增高。对照组86例,初产妇81例,经产妇5例;剖腹产25例;年龄24~38岁;发病时间在产后1个月内12例, 1~6个月70例, 6个月以上4例;单侧发病82例,双侧发病4例;病程最短1 d,最长7 d,33例有发低烧(体温38℃以下),31例有轻度血清白细胞计数增高。两组在年龄及产式、产程、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刮痧治疗两组均进行刮痧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双乳,取刮痧活血剂均匀涂于患侧乳房上,医生位于患者旁侧,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采用经络全息刮痧疗法中疏经理气法、泻法[2]从乳房四周边缘向乳头以均匀力度刮拭,尤其对有乳腺肿块部位力度稍加大,至局部出痧(斑点或斑块),再取膻中穴、屋翳穴、不容穴、阿是穴、患侧期门穴采用点按法[3]各均匀按压10次,以患者刮痧后排出积乳为最好,然后让患者服用200~300 ml热开水,1次/d,共治疗7 d。
       2.2  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散结法组方中药:连翘 、蒲公英、野菊花、田基黄、半夏各15 g,川黄连、柴胡、青皮、香附、枳实、郁金、乳香、没药、当归、川芎各10 g,1剂/d加水复煎取汁分3次于饭后口服,连续服药7 d。辨证加减:有发热则加金银花、菊花各15 g,麻黄6 g;乳房红、肿、热、痛明显则加用夏枯草、元参各15 g,并重用连翘 、蒲公英各30 g;有气虚证加黄芪15 g。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观察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重点观察乳房局部肿块变化、乳房疼痛以及体温、排乳通畅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按“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症状消失记0分”的原则采用症状积分法记录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的变化情况。
       3.2  血常规检测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测,重点观察血清白细胞计数变化。
       4   结果与分析
       4.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3年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将疗效标准定为:乳房局部无肿胀、疼痛,压痛性肿块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范围,排乳通畅,白细胞计数正常,超声检查无炎性肿块为治愈。治疗1次治愈者为显著疗效(显效),治疗2~7次治愈为良好疗效(良好),需7次以上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为无效。
       4.2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
       4.3  治疗结果与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3.1  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乳痛及乳房肿块积分变化比较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略)
       4.3.2  其他治疗组治疗后全部病例体温、血常规均恢复正常;对照组仍有13例低热,有9例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增高。
       4.3.3  副作用两组均未出现副作用。
       5  讨论
        急性乳腺炎以乳房红肿,疼痛,肿块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产后哺乳期,按病程发展可分为肿块期和脓肿期。如果在疾病初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很快发展为脓肿期,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现代产妇因担心药物对婴儿会有不良反应多不愿服用抗生素,故寻求中医治疗是很多患者的需要。
        从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各项改善非常显著(P<0.01)。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围,多由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或多食厚味,胃经积热或因乳头破裂,乳房不洁,外邪火毒侵入乳房致使乳络阻塞,排乳不畅,火毒与积乳互凝而结聚成痈,故治疗排出积乳很关健。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腺疾病治宜疏肝经之郁滞,泻阳明之痰结。刮痧疗法能迅速排除体内毒素,活血化淤,疏通经络,变阻滞为通畅,通则不痛。所以刮疗法对局部肿块而又有疼痛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痧的排出可清洁经络,净化体内环境,激发经气运行,对气滞血瘀引起的五脏六腑病变也有显著疗效[3]。对乳腺刮痧治疗能调血行气,疏通经络,不仅能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并能将阻滞经络的病源排出体表,通过对乳腺对应部位的刺激,特别是对胃气之会膻中穴、胃经之穴,乳根穴及屋翳穴、期门穴、阿是穴的强刺激。诸穴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之效,通过反射作用调节生殖内分泌,并能帮助排出积乳,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而治疗组口服方中连翘、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为君,川黄连清泻胃火;田基黄疏肝利胆清利湿热;半夏化痰散结共为臣,佐以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再使以活血散结之乳香、没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之效。内外合治,疗效尤其好,明显优于单纯刮痧外治的对照组,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59 .
       
       [2]张秀勤,郝万山.全息经络刮痧法,第2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96.
       
       [3]张秀勤.全息经络刮痧法·乳腺增生,第3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3.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