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分析
作者:阎英杰,王淑珍,刘福来,冯银香,伊朝晖,魏红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课题(No.207008)(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29)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变化,分析HRV与DAN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DAN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HRV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3组DAN患者的HRV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HRV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阴虚化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淤是DAN早期的常见中医证型。证实HRV分析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性分析; 中医证型; 相关性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出现于糖尿病早期,属中医“心悸”范畴。HRV近年来被认为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最敏感、最精确的指标,用以检出DAN的早期改变[1]。但DAN患者中医证型与HRV指标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为此我们选择12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DAN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HRV指标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10~2007-09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科就诊的DAN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45~67岁,平均(56.44±9.85)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并有一项以上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或一项以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异常。符合中医心悸诊断[3] 。用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在此期间均无酮症、感染或低血糖发作过去一年内无心梗、心绞痛或急性脑血管疾病,并无持续性心律失常。健康体检组40例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6~63岁,平均(54.35±9.67)岁。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结合临床,分为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淤型。其中阴虚内热型17例,占14.2%,气阴两虚型40例,占33.3%,气阴两虚兼淤型63例,占52.5%。
2 方法
对160例入选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惠普43400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为DelMar HRV Analyzer)。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指标:①SD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单位ms);②SDA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ms); ③RMSSD:相临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ms)。④PNN50:相临两个R-R间期>50ms的个数占一定时间内R-R间期总个数百分比。心率变异性(HRV )频域分析指标:①高频(HF):0.15~0.40Hz。②低频(LF) :0. 04~0.15Hz。人工计算出LF/HF比值,即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指数。所有结果均采用±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组中医证型DAN患者的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比较,HRV指标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4 讨论
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AN患者神经活动的平衡被打破,早期迷走神经受损,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动过速。后期随病变加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受损而出现立卧位差随病变加重而减少,导致心率固定[5] 。属祖国医学消渴、心悸等范畴。
心率变异性(HRV)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无创指标目前已得到公认,它在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尤其是猝死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是糖尿病时神经病变的早期警报[6] 。HRV时域指标中SDNN反映24小时内HRV的总和,包含心率变异中各种频率成分, 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活性;RMSSD及PNN50均反映心动周期的逐渐变化,主要反映迷走神经活性;SDANN反映交感神经活性。频域指标中,LF反映交感神经活性,HF反映迷走神经活性,LF/HF比值,即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指数反映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7] 。表1 中医证型与HRV指标的关系(略)
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DAN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RV时域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阴虚内热组患者降低最少,气阴两虚组次之,气阴两虚兼瘀组降低最为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频域指标中HF降低,LF升高,LF/HF升高,提示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功能反应性增强,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失调,提示阴虚化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瘀是DAN早期的常见中医证型。
3组间比较,阴虚化热型HF降低最少,LF升高最为明显,提示其迷走神经受损最轻,交感神经活性最强,临床表现心率最快;气阴两虚型HF降低较阴虚内热明显,LF升高次之,LF/HF较阴虚内热型增高,提示气阴两虚型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阴虚内热型为重,交感神经活性不及阴虚内热型,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受损较之加重;气阴两虚兼瘀型HF降低更为明显,LF较健康组稍有升高,LF/HF明显升高,提示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受损最为严重。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3种证型代表了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阴虚内热型多为初期,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较轻;气阴两虚型多为中期,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气阴两虚兼淤型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发展比较严重阶段。HRV的数据分析与之相符,从而从科学数据角度客观印证了中医不同证型阐述了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证实HRV分析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周建华,袁战军,马 芸,等.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22.
[2]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1993:9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
[5]丁学屏.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4.
[6]吴红萍,王 兵,包晓燕.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M].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6):335.
[7]陈 新.临床心电图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