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组方配伍效应规律分析
作者:陶玲,柏帅,沈祥春*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通过正交拆方研究,分析小建中汤配伍效应规律。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化学物质致痛和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析处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镇痛作用分析以白芍甘草药对作用最强;肠推进率实验以生姜大枣作用最强;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小建中汤全方为最佳处方组合。结论小建中汤全方为综合分析的最佳组方。
【关键词】 小建中汤; 配伍规律; 正交实验
Analysis on the Regularity of the Effect of in Drug Compatibility in Xiaojianzhong Decoction
TAO Ling, BO Shuai, SHEN Xiangchun*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Guiyang 5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of the effect of compatibility in Xiaojiangzhong decoction by orthogonal methods.MethodsThree factors and two levels were used in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tests and interaction assay. The indexes of pain and ratio of intestinal travel of prepared Chinese ink were assay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ResultsThe analgesia effect of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Radix Glycyrrhizae were the most obvious, and that of Ginger and Fructus Jujubae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other two in ratio of intestines advance. The whole-compounded Xiaojianzhong decoction is the best assayed by the synthesized indexes.Conclusion It is the best prescription of whole-compourded Xiaojianzhong decoction.
Key words:Xiaojiangzhong decoction; Regularity in drug combination; Orthogonal design
小建中汤首见于《伤寒论》,由白芍、大枣、桂枝、甘草(蜜炙)、生姜以及饴糖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1]。用于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证而兼伤寒表证,以及治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者。因其功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四脏之本,即《洪范》建中立极之义也。中气虚馁,脾弱不运,胃气不行,致心中悸动,故以建立中气为急也”。本方既有双补阴阳、调补脾胃的作用,又有调和营卫兼以解表功能。由于小建中汤疗效确切,故应用极为广泛。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发热等症。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颇多,无论是通过方论还是应用于临证,都显示出小建中汤的应用价值相当可观[2]。
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按照小建中汤的处方规律,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以药理作用为检测指标,以期为方剂的现代研究作出有益的探讨[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白芍、大枣、桂枝、甘草(蜜炙)药材饮片均购自同济堂药店,生姜购自红边门农贸市场。所有药材经贵阳医学院中草药教研室陈祖云副教授鉴定,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甘草(蜜炙)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新鲜根茎,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要求。
1.2 动物KM种小鼠,一级实验动物,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SCXK(黔)2002-0001。饲养条件:动物进入实验室后♀、♂分笼饲养,由专人饲养管理,饲养室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室温18~25℃,湿度50%~70%,动物室按常规定期消毒。
1.3 药物的制备根据小建中汤的组成与处方分析,选用桂枝、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采用全与无两个水平(即用药与不用药两个水平)进行L8(27)正交实验。考察因素水平见表1。处方中药物比例严格按照张仲景《伤寒论》与统编教材《方剂学》的药物剂量与比例要求。按表2的要求投药,各处方采用常规中药煎煮技术得到汤剂后,用旋转蒸发仪50℃浓缩,表2中,1,2,3,4药物浓缩以桂枝生药计0.15 g/ml,5,6药物浓缩至以白芍生药计0.3 g/ml,7药物浓缩以生姜生药计0.167 g/ml。
表1 因素水平(略)
1.4 镇痛实验[5]健康KM小鼠80只,♀、♂各半,体重(19.10±1.23)g。分组及给药方式见表2。各组给药剂量均为临床人用剂量的20倍,给药容积为20 ml/kg,各组动物依各自药物和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5 d。末次给后1h每鼠ip 0.6%冰醋酸0.2 ml致痛,记录致痛后15 min各组内每只小鼠产生扭体的总次数,计算组内均数,根据下式计算抑制率作为正交实验的分析指标。
抑制率(%)=第8组平均扭体次数-其余各组平均扭体次数第8组平均扭体次数×100%
1.5 对脾虚动物模型肠推进的影响[6]9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留取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组灌胃给予100%番泻叶水煎液,连续给药15d,自第10天开始,各组动物依各自体重和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将中华墨汁与药物混溶,使墨汁含量达到50%,各组灌胃容积为20 ml/kg,40 min后处死动物,测定小肠总长度,以及从幽门到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率。正交分析以各组10只动物推进率的均数为分析指标。
墨汁推进率(%)=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1.6 综合作用分析以镇痛抑制率与与肠推进率各占综合分析的50%,总分以100分记。分别以镇痛抑制率最大值及肠推进率最大值为50,计算各组的综合分析记分值[7]。
2 结果
表2与表3镇痛实验的R值及方差分析可知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即芍药甘草药对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为桂枝,而生姜大枣的影响最小,但是3个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这3个因素对镇痛作用均具有明显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设计的原理确定其最佳处方组合为B1A1C1。
表4的实验结果提示,本次研究中脾虚动物的肠推进率显著降低,提示模型复制成功。表2脾虚模型肠推进率的R值与表5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提示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AB,即生姜大枣的作用最强,而且具有显著影响,桂枝作用次之,白芍与甘草作用最弱。但是桂枝、白芍与甘草对肠推进率未见显著影响,其最佳处方组合为C1A2B2。
由于本研究采用镇痛与肠推进率两项检测指标,因此进行了综合分析。由表2综合分析的R值与表6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提示,ABC 3因素对综合分析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以C作用最强,B次之,A作用最弱,其最佳处方组合为C1A1B1。由表7~9综合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可知,A1C1、B1C1为最佳组合,而AB的交互分析最佳组合为A1B2。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小建中汤应以全方组合为最佳组合。
表2 正交实验表及结果(略)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分析小建中汤处方组成及药理效应的关系。根据仲景原处方,小建中汤的组方原则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因此多为饮食失常所致脾胃虚弱,尤其是能量不足,所以以饴糖为主药,可能是考虑到病人的饮食问题所作出的判断。我们采用小建中汤加饴糖与不加饴糖两个处方进行脾虚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处方作用几乎相似(该研究成果待发表),所以本课题的拆方研究没有考虑饴糖的问题。
表3 镇痛作用方差分析(略)
表4 番泻叶复制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的影响(略)
**P<0.01;n=10
表5 脾虚小鼠小肠运动的方差分析(略)
表6 小建中汤综合作用的方差分析(略)
表7 综合因素AB的交互作用分析(略)
表8 综合因素AC的交互作用分析(略)
表9 综合因素BC的交互作用分析(略)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虚证见脘腹挛痛,喜温喜按等。结合药物的现代研究,将桂枝作为1个独立的因素,白芍、甘草作为1个因素,生姜、大枣作为另外独立的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白芍甘草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桂枝、生姜与大枣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这与目前大量的文献报道相一致[8~13]。对脾虚模型肠推进率的影响中,以生姜大枣的作用最为显著,而白芍甘草药对具有一定的抑制肠推进的作用,这也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相一致[14~16]。尽管单独各指标分析各因素存在各自的优势,综合以上两项指标记分分析,本研究结果提示仍然以全方的作用最佳。
在交互作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A1B2为最佳组合,似乎整个处方也有配伍不合理之处。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建中汤的主治功效并非可以简单地采用镇痛与脾虚模型的推进率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其证治是复杂的黑箱体系,应该进行多指标全方位系统分析。因此药物配伍是否存在不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目的通过正交拆方研究,分析小建中汤配伍效应规律。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化学物质致痛和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析处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镇痛作用分析以白芍甘草药对作用最强;肠推进率实验以生姜大枣作用最强;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小建中汤全方为最佳处方组合。结论小建中汤全方为综合分析的最佳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