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巴戟天中的低聚糖含量
作者:林芳花,林励*,刘晓涵,汪金玉,马艳艳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巴戟天低聚糖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巴戟天低聚糖水解后可形成果糖,果糖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5 nm处测定吸收度。结果巴戟天低聚糖在5~30 μg·ml -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22%,RSD=2.2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巴戟天; 低聚糖; 含量测定
文献报道已有巴戟天醇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1,2],作者尚未见巴戟天中的低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报道。低聚糖为巴戟天有效成分之一,其组成基本为低聚果糖[3],故巴戟天低聚糖可在盐酸作用下分解为果糖。而果糖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最大吸收波长为285 nm,可用于含量测定,且专属性强[4]。作者拟参考此原理,建立测定巴戟天中的低聚糖含量的方法。
1 仪器与样品
1.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arian Cary50,Australia),电子天平(Precisa XS225A,d=0.000 1 g,Switzerland)。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生产,批号20060930)。
1.2 试药 果糖对照品为生化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20050414),蔗糖、盐酸、乙醇均为分析纯。
1.3 药材 巴戟天药材分别于2006-11购自广州清平药市和2007-03购自广东省广宏药材有限公司,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实验中心林励研究员鉴定,其原植物为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果糖对照品适量,加水制成0.1g·ml-1 的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巴戟天粉末1 g,加入30%乙醇90 ml,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至无色,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30%乙醇加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光谱扫描 在1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准确加入浓盐酸3 ml,加水至刻度,摇匀,在沸水中加热8 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却10 min,进行光谱扫描。果糖和巴戟天低聚糖吸收光谱相似,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85 nm,二者混合后最大吸收波长没有改变,见图1。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果糖对照品溶液0.0,0.5,1.0,1.5,2.0,2.5,3.0ml,按“2.3”项方法在285 nm测定吸光度,以果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回归曲线。其直线方程为Y = 0.041 7X-0.014 1,相关系数R2=0.999 3,果糖在5~30 μg·ml-1 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2。
图1 光谱扫描图(略)
图2 标准曲线(略)
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ml,按上述条件测定,重复5次,果糖的平均吸光度为0.429 7,RSD=2.34%(n=5)。
2.6 重复性实验精密称取供试品5份,分别按供试品溶液项下制备后,按上述条件测定, 以药材干燥品计巴戟天低聚糖平均含量为35.33%,RSD=3.72%(n=5)。
2.7 稳定性实验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10,20,30,40,50 min按上述条件测定, 巴戟天低聚糖平均吸光度为0.427 9,RSD=2.67%(n=5)。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 定量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果糖对照品,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略)
2.9 含量测定 每批药材分别取3份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条件测定,以药材干燥品计算低聚糖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巴戟天药材低聚糖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薄层鉴别显示巴戟天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的糖类物质主要斑点均与蔗糖的斑点Rf值相近,蔗糖为二糖,表明了上述条件提取液中糖类物质主要是低聚糖。本实验采用30%乙醇为溶剂提取巴戟天,既能较好地提取低聚糖,也能减少多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本方法测定巴戟天低聚糖含量,样品无需预处理,不需要加入显色剂,对仪器要求不高,干扰物质少,抗坏血酸及可溶淀粉无干扰,葡萄糖浓度大于果糖浓度的5倍时才产生干扰(误差小于5%)[4],在5~30 μg·ml -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高,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
低聚果糖是一种低糖、低热值、难消化物质,既能改善食品的口味,又对改善肠道功能、防治便秘和腹泻、降低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都具有显著功效[5]。巴戟天富含低聚糖,其组成基本为低聚果糖[3],因此,有望将其开发成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巴戟天资源。
【参考文献】
[1] 林 励,徐鸿华,王素英,等.不同年龄巴戟天微量元素、氨基酸及糖含量测定[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2,9(3):60.
[2] 丁 平,徐鸿华.栽培条件对巴戟天有效成分的影响[J].中药材,2003,26(9):621.
[3] 崔承彩,杨 明,姚志伟,等.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36.
[4] 占达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汁中果糖的含量[J].琼州大学学报,2003,10(2):27.
[5] 吴祥庭.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低聚果糖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6,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