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芦荟和白及创面愈合的药理作用比较
作者:俞林花,史海霞,聂绪强,卞卡    
作者单位:(1. 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2.上海教委一氧化氮和炎症医学E-研究院,上海 201203;3.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美国 休斯顿,TX 7703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芦荟与白及均为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二者均具有抗菌、消肿生肌、修复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二者作用机制同中有异。文章就近几年文献记载芦荟与白及应用于各种创伤愈合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作用机制的异同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  芦荟;白及;创伤愈合
       早在《本草纲目》中关于芦荟(Aloe)就有记载:“芦荟,苦,寒,无毒。归肝、胃、大肠经。主治:热风烦闷,胸隔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中华本草》归纳芦荟具有润肠通便、调节人体免疫力、抗肿廇、保护肝脏、抗胃损伤、抗菌、修复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白及(Bletilla striata)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等。白及功在止血疗伤,故寓意“医治创伤”。因两者都有促创面愈合的药理作用,故本文从芦荟和白及对各种创面愈合的药理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创面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本质上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作用所致的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固有的防御性适应性反应。
       1  芦荟和白及促创面愈合的药理作用
       1.1  对烧伤、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芦荟用于烧创伤已有很久的历史,在印度草药医学的记载中,芦荟是具有创伤愈合作用的药物之一,而且其活性也被现代研究所证实,芦荟提取物常被选为阳性对照药[1]。芦荟鲜叶片汁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散淤、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功效。芦荟口服和外用均有助于创伤的愈合,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黄道海等[2]研究了鲜芦荟治疗大鼠Ⅱ度烧伤的疗效,发现芦荟对大鼠Ⅱ度烧伤疗效显著。芦荟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黏着和促进血管再通,从而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3]。冻干芦荟凝胶能明显改善Ⅱ度烧伤大鼠的皮肤微循环及白细胞浸润程度,促进创面愈合[4]。芦荟外用治疗烧伤,药理药效实验证实其具有消肿、止痛和生肌作用,用于各种轻度烧烫、灼伤治疗效果良好。
       
       白及对实验性烫伤、烧伤动物模型,能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体现了白及祛腐生肌、收敛伤口的作用。但是报道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应用没有芦荟广泛。王静珠[5]将白及配合黄柏、虎杖,直接涂于烧烫伤创面,临床验证92例,治疗后均痊愈。
       1.2  治疗冻疮、手足皲裂、肛裂、乳头裂冻疮与手足皲裂都是冬季的常见病。《济急仙方》中记载了治手足冻疮和皲裂,以“白及末水调塞之,勿犯水”。白及治疗手足皲裂在《唐本草》中就开始有记载:“手足皲裂,嚼以涂之”;可见,白及外治手足冻伤或皲裂,古人已广为应用。郝淑文[6]临床验证白及糊能有效治疗冻疮,红肿痒痛即可全消而愈。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小溃疡,《验方大全》上记载用白及加蜂蜜涂患处,敷料固定,1次/d,用此方法治肛裂16例,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87.5%。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艾洁等[7]采用白芷、白及、当归、三七、甘草等中药外敷治疗乳头皲裂50例,收到较好的疗效,可见白及粉能治乳头裂。
       
       有偏方说用新鲜的芦荟汁每天涂覆在创面上,也能有效的治疗冻疮。但应用没有白及广泛。而关于芦荟治疗肛裂、乳头裂的研究未见报道。
       1.3  口腔溃疡的修复作用口腔溃疡也称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疾病。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灼痛难忍,同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芦荟凝胶是治疗皮肤损伤的传统中药。Acemannan多糖是美国Carrington实验室从芦荟凝胶中提取得到的多糖,是具代表性的乙酰化甘露聚糖。有研究[8]报道芦荟凝胶有助于减少牙斑和牙龈炎。牙龈成纤维素对于修复口腔溃疡有很大作用,它能增生和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包括角化细胞生长因子-1(K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型胶原蛋白],能够合成新的组织。Acemannan,已经被证实在炎症反应阶段对于伤口修复起主要作用。亦有研究[9] 报道KGF-1能加速上皮组织再生和表皮的形成。VEGF对于血管的再生有很大作用,胶原蛋白对于伤口愈合起着重要作用,Acemannan能刺激成龈纤维细胞(GFs)合成KGF-1和VEGF,并且加强1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口腔溃疡的修复。
       白及涂膜剂能治疗口腔溃疡[10]。马世宏等[11]研究发现白及中药牙膏可用于防治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口腔和牙科疾病,尤其是对牙龈出血问题疗效十分显著,其原因可能为对形成牙菌斑与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变形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白及是天然中草药且毒副作用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药防龋剂。
       1.4  对胃溃疡的治疗消化性溃疡(PU)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以胃黏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 康。近些年,学者们陆续发现某些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溃疡活性,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2]。研究发现芦荟和白及都含有多糖成分。有研究报道[13] , 芦荟对束缚水浸法应激性溃疡,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对溃疡的形成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芦荟多糖通过增强免疫来抗攻击因子而实现其抗溃疡作用。口服芦荟凝胶能增加胃肠的收缩,改变胃肠内环境,有改善胃肠道溃疡的作用,其抗溃疡机制可能与降低白细胞聚集,降低TNF-a水平,升高IL-10水平有关[14]。傅继华等[15]通过幽门结扎型溃疡实验证明芦荟多糖能够减少胃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并且可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的产生,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减少溃疡面积,还可能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以达到溃疡愈合的效果。
       
       白及多糖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16,17]可能是白及可以提高创面羟脯氨酸的量,促进创面组织中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提高创伤巨噬细胞的量,这些均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黄龑[18]分别用冷水应激、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伤及结扎型大鼠胃黏膜损伤均发现白及多糖具有保护作用,以此证明白及多糖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刘莹等[19]研究了白及超微粉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粉的疗效,超微粉碎后有助于提高白及的药效, 减少用药剂量, 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白及还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陈忠前[20]临床验证67例治愈43例,总有效率95.23%。人参田七白及散开水冲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21]。
       2  芦荟和白及促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
       
   
       芦荟和白及都能给烧伤创面的修复、再生提供了一个生理性湿润环境,通过渗透,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无损伤液化,使坏死组织、创面分泌物、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及微生物不断排出,从而减轻创面再损伤和感染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护有生机的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2.1  抗菌消炎作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感染越少愈合过程越短。芦荟、白及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两者对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芦荟抗菌杀菌作用与抗生素的功能相同,并具有抗生素所不具有的功能:清除细菌感染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以及细菌被杀死后菌体留下来的内毒素。但比抗生素更胜一筹的是不产生细菌的耐药性,且对易产生耐药性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敏感。谢宗波等[22]用芦荟提取物做抗菌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米曲霉和木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随着蒽醌化合物浓度的增高,其抗菌作用明显增强。芦荟的抗菌作用不仅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且芦荟大黄素苷(芦荟苷、芦荟素)的糖基配体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芦荟苷的抗菌活性,是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芦荟大黄素,而芦荟大黄素对临床常见厌氧菌有很强抑制作用,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比较,芦荟大黄素高于甲哨唑。芦荟具有抗菌素不具备的消除内毒素的功效。芦荟汁液中含有芦荟酊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凡接触到芦荟汁液的病菌都能被杀死。芦荟的抗菌杀菌功效对于创面愈合有很大功效。
       
       白及中所含的白及甘露聚糖对于最易侵入人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有极强的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和石膏样癣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2  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血管作为人体内重要的运输系统,为组织修复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是修复过程中一切修复程序得以正常进行的后勤保障,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23,24]。芦荟中的芦荟苷,异柠檬酸钙能帮助排出体内污物,净化血液,软化血管, 降低血压和血液黏度, 促进血液循环。新生血管是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给创伤区域提供营养和运输代谢产物,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新生血管的缺乏,可能导致创面难愈或者不愈。而肉芽组织主要由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卢金利等[25]证明了芦荟凝胶促进了放疗性皮炎组织中肉芽组织的形成,同时文献也报道芦荟具有促进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26]。陈珂等[27]发现给予家兔创面库拉索芦荟治疗后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上皮化率、加快肉芽组织的增生、明显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其作用优于云南白药。
       
       白及胶浆通过神经反射而增强机体的防卫能力,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且易在局部形成保护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有利于创面愈合。
       2.3  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芦荟对免疫系统有刺激活性,芦荟多糖尤其是乙酰化甘露多糖通过潜能细胞调节免疫,从而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颜燕等[28]发现芦荟凝胶浆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同样白及多糖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抗体生成增多,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从而提高创面愈合的速率。
       2.4  其它芦荟和白及在创面愈合方面具有以上相似的药理机制,但还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机制。
       2.4.1  芦荟清除超氧阴离子,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芦荟水溶液在体外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具有与SOD相似的效果。SOD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修复由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损伤。黄丽英等[29]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观察了芦荟大黄素和芦荟素对它们的清除作用,结果芦荟大黄素和芦荟素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与药物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芦荟中的芦荟苷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30],芦荟多糖能够降低大鼠内毒素所诱导的高脂质过氧化水平,且作用效果相当于公认的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31]。王关林等[32]对6种芦荟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后提出,龙山芦荟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经纯化得到的具有酚羟基的蒽醌类物质对由活性氧引起的红细胞溶血有较高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龙山芦荟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有效保护红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镇痛作用:芦荟还具有镇痛作用。周忠光等[33]采用小鼠扭体法与福尔马林法测定芦荟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芦荟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抑制小鼠福尔林马实验Ⅱ相反应,说明芦荟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不仅如此,新鲜的芦荟叶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且不能被人体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 能促进伤口的愈合[34]。报道指出芦荟多糖对早期烧伤后的创面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变创伤面NO和内皮素的含量有关[35]。研究表明,芦荟能使创面肉芽组织中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B的含量提高,并能促进细胞外基质中葡萄糖胺聚糖(GAGs)合成,从而改善创面状况[36]。
       2.4.2  白及白及功在止血疗伤,主要含有白及胶和挥发油,白及胶可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 止血效果迅速,挥发油能促进创面的愈合。白及中的白及甘露聚糖是一种大分子多聚糖, 其局部止血作用迅速, 无明显毒副作用,机制是通过其黏着性, 可牢固的黏着在出血创面上, 促进血小板聚集, 促进凝血过程,有利于创面愈合。悦随士等[37]发现白及甘露聚糖胶浆止血效果和止血时间与凝血酶相似, 对全身凝血机能无影响, 无明显不良反应。
       3  展望
       
   
       中药芦荟和白及是两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方位的系统研究,可进一步促进芦荟和白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Majumdar M,Nayeem N,Kamath JV,et al.Evaluation of Tectona grandis leaves for wound healing activity[J].Pak J Pharm Sci,2007,20(2):120.
       
       [2]黄道海,汪涛,黄俊,等.鲜芦荟治疗大白鼠Ⅱ度烧伤疗效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191.
       
       [3]Somboonwong J,Thanamittramanee S,Jariyapongskul A,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Aloe vera on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and wound healing in second degree burn model in rats[J].J Med Assoc Thailand,2000,83(4):417.
       
       [4]Somboonwong J, Thanamittramanee S, JariyapongskulA, et a1.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loe vera on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and wound healing in second degree burn model in rats[J]. J Med Assoc Thai 2000,83(4):417.
       
       [5]王静珠,任福婵.柏虎白及散治疗烧烫伤9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2002,18(2):14.
       
       [6]郝淑文.白及糊治疗冻疮及护理[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54.
       
       [7]艾洁,王哲.中药外敷治疗乳头皲裂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9.
       
       [8]Sílvia Morgana Araújo de OLIVEIRA, Ticiana Carneiro TORRES,et al..Effect of a dentifrice containing Aloe vera on plaque and Gingivitis control.A double-blind clinical study in Humans[J].J Appl Oral Sci,2008,16(4):293.
       
       [9]Suwimon Jettanacheawchankit, Siriruk Sasithanasate,et al.Acemannan Stimulates Gingival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Expressions of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d Type I Collagen; and Wound Healing[J].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09,10(9):525.
       
       [10]刘宝刚,孙海霞.云南白药、白及涂膜剂治疗口腔溃疡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65.
       
       [11]马世宏,金玲,王守香,等.中药白及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3):32.
       
       [12]王蕾,周四元,梅其炳.多糖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3,25(8):654.
       
       [13]严亨秀,殷红梅,王爱华,等.芦荟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36.
       
       [14]Kallaya Eamlamnam, Suthiluk Patumraj,Narucmon Visedopas,et al.effects of Aloe vera and sucralfate on gastric microcirculatory changes,cytokine levels and gastric ulcer healing in ra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12(13):2034.
       
       [15]傅继华,温涛,徐琛,等.芦荟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中草药,2006,37(6):894.
       
       [16]孙仁山,陈晓红,程天民,等. 白及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27.
       
       [17]吴宗德,刘汉军,孙颖媛.白及粉治疗消化性溃疡60 例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255.
       
       [18]黄龑,孙清华,胡旭姣,等.白及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2.
       
       [19]刘莹,崔炯莫, 李洪斌,等.白及超微粉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中草药,2008,39(3):3970.
       
       [20]陈忠前,张德军,黄本平,等. 护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7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6):23.
       
       [21]汤满成.人参田七白及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4):184.
       
       [22]谢宗波,姜国芳,钟少林,等.芦荟提取物抗菌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9): 61.
       
       [23]彭开勤.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9):588.
       
       [24]Sheikh AY, Rollins MD, Hopf HW, et al. Hyperoxia improves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in a murine wound model [J]. Wound Repair Regen, 2005, 13(3):303.
       
       [25]卢金利,刘小平,杨芳,等.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及创面愈合率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156.
       
       [26]Chithra P, Sajithlal GB, Chandrakasan G. Influence of Aloe vera on collagen turnover in healing of dermal wounds in rats[J]. Indian J Exp Biol, 1998,36(9): 896.
       
       [27]陈珂,扈正桃 ,罗秉俊,等.库拉索芦荟冻干粉对家兔皮肤创面的愈合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9, 24 (3):272.
       
       [28]颜燕,卢连华,杨非.芦荟凝胶浆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61.
       
       [29]黄丽英,林新华,陈伟,等.芦荟大黄素、芦荟素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2.
       
       [30]陈丹,刘文英,包国荣,等.芦荟中芦荟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SR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1):12.
       
       [31]王莉,包旭,岑小波,等.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过氧化脂质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2 ,17(1):21.
       
       [32]王关林,田兵,方宏筠,等.芦荟抗氧化物质活性及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J].营养学报,2003,24(4):380.
       
       [33]周忠光,苏云明,王志国,等.芦荟镇痛作用效果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4):35.
       
       [34]宫红梅,柳艳艳.芦荟外用巧治轻度烧烫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5):2043.
       
       [35]吕瑞林,吴伯瑜,陈晓东,等.芦荟提取物对烫伤大鼠创面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5):362.
       
       [36]Chithra P, Sajithlal GB, Chandrakasan G. Influence of Aloe vera on the glycosaminoglycans in thematrix of healing dermalwounds in rats[J]. J Ethnopharmacol, 1998, 59 (3) : 179.
       
       [37]悦随士, 田河林, 李丽鸣,等.白及甘露聚糖胶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9):237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