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药材品种鉴别
作者:张 晶, 高淑英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山豆
关键词:山豆根 ; 药材品种; 鉴别 ; 伪品
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能。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热结便秘等病症。《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目前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材不下二十余种之多,其中以华南产的广豆根和北方产的北山豆根应用最为普遍。 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kinensis Gapnep的根,其形态与产地和本草记载产于广南,形如小槐的一种山豆根相符合,且目前广销全国,疗效肯定,是现时药用山豆根的正品。
1 植物形态
越南槐小灌木,高达2 m,根圆柱形,黄褐色;小枝圆柱形,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11~17片;小叶长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4 cm,宽5~15 mm,顶端1片常较大,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灰白色或灰黄色,密被灰白色丝质短柔毛。花夏季开放,淡黄色,排成顶生、长1~8 cm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萼齿5,短三角形,不等大;花冠蝶形,长10~12 mm,旗瓣圆形,顶端凹缺,具爪;翼瓣和龙骨瓣具尖长耳;雄蕊10枚,1组;子房被毛,花柱内弯,被毛,柱头头状。荚果长3.5~4 cm,有荚节1~3个,成熟时开裂;种子黑色,光亮。
2 产地分布
主产广西百色、田阳、凌云、大新等地。
3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4 药材鉴别
4.1 性状鉴别
4.1.1 药材根茎膨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略弯曲,长达40 m,直径0.3~1.5 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支根痕呈圆点状;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粗糙,纤维状,皮部浅棕色至类白色,木部淡黄色至黄白色;微有豆腥气,味极苦。
4.1.2 饮片山豆根片多为类圆形或斜切厚片,直径0.3~1.5 cm,外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淡黄色,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
4.2 显微鉴别
4.2.1 组织特征横切面皮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断续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
4.2.2 粉末纤维或晶纤维无色或黄棕色。纤维细长,常扭曲,末端钝圆,壁极厚,非木化,初生壁明显,易与次生壁分离,表面有不规则裂纹,断面纵裂略成帚状,胞腔狭。含晶厚壁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或稍不规则形,无色或淡黄色,壁极厚,木化,内含草酸钙方晶,有的细胞分隔,含2~3个结晶。草酸钙方晶呈双锥形、类方形、菱形、多面形或不规则状。
4.3 理化鉴别
4.3.1 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于本品表面,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色。
4.3.2 取粉末约2 g,加70%乙醇20 ml,加热回流30 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5 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5 ml,加磺化汞钾试液1滴,发生明显的淡黄色沉淀。
5 伪品及易混品
5.1 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茎,目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多以此做山豆根用,疗效宜近似,是最近新发展的品种之一,《中国药典》称之为北豆根,以资与广豆根相区别。性状是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或有分枝,长可达50 cm,直径3~8 cm。表面暗棕色,具细纵纹及多数细长而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
5.2 木蓝根为豆根木蓝属多种植物的根及根茎。在湖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等地做“山豆根”使用。主要来源有宜昌木蓝、花木蓝及陕甘木蓝等。其中华东木蓝的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其下着生3~5条根。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栓皮呈鳞片状脱落,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极难折断,断面黄色,中央有髓。味微苦。
5.3 胡枝子根为豆科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的根。江西部分地区曾有作山豆根用的。呈圆柱形,稍弯曲,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有支根痕、横向突起及纵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中央无髓,木部灰黄色,皮部棕褐色。味微苦涩。
5.4 滇豆根为毛茛科植物滇豆根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ibr.的根茎。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根茎呈圆柱形,弯曲,有分枝。表面棕褐色,具多数节,节纹凸起,节间长0.5~2.5 cm,可见细根、根痕和皱纹。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间黄色,显蜡样光泽。味苦。
5.5 西豆根又名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主产甘肃、陕西、内蒙等地。销湖南、湖北等省。形状似甘草,长30~50 cm。外皮呈灰棕色,槽朽易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木部黄色,可见细小导管孔。味极苦。
(山东中医药高级技工学校,山东 泰安 2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