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医漫漫路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伤寒网     作者:董维平

       

       我家三世业医,父亲是中药师,我和女儿是乡村中医,算不上名医世家,但我的家与中医结下了百年不解之缘。看到“中医与我的家庭”征文启事,更激起了我深沉的记忆。
       学医
       
我7岁患过冷热病,时冷时热,热时身如火焚,大汗口渴,冷时棉衣厚被,头疼欲裂,四肢乏力,视物天黄地黄。母亲痛子心切,每日里烧香求神,病就是不好。父亲请来本村张先生,他给我诊脉问病,和父亲说是疟疾,开了方子。父亲取药煎好让我服下,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喝中药,苦涩的汤液流入我的胃肠。经服药三剂,冷热未发,其效如神。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长大学医的种子。
       1956年,我15岁,小学毕业,喜逢国家号召中医带徒,我便走上了学医之路。同年7月6日我被安排到官道乡中西医联合诊所学习,由孙先生开始授课,第一课讲的是《本草备要》。先生按书慢慢读着,“黄芪甘温,大补元气,温分肉,实腠里,泄阴火,解肌热……”我认真听讲,但脑海中一片空白与茫然,不知所云,于是我暗下决心,中医再难也要学好。
       在苦读中,对书中不识之字,不解之词,虚心请教先生,讲授的每味药必反复辨认,亲口尝尝。时如流水,不觉三年过去。我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中看到了知识之光。
       父亲病重
       三年学徒生涯先生精心教导,我能开几张处方了,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等。病人服下痊愈,我从中品味到中医药的神奇,更激起学习中医的兴趣。
       1959年春的一天,弟弟急冲冲地跑到诊所告诉我,哥,快回家吧!咱爹病重,从围子医院送回来了。我和弟立即赶回家,一进门看到王院长和张医生,是他俩把父亲送回来的。王院长说:“你父亲感冒,没有及时通知你们,在院里治疗了几天,不见好转,又请县医院的医生会诊,疗效也不理想。昨天他说愿回家治疗,今天从院里带回一些药物,你给观察治疗吧!”我诊视了父亲的病情,高烧,喘急,咳嗽,脉浮数,恶寒无汗,神志恍惚,问大便5日未行。我脑海里浮现出太阳与阳明合病,表未解而腑已实。我看了带来的中西药,心里感觉不对,自行开了一剂麻杏石甘汤,煎好父亲服下,一小时许,全身汗出,立感神清气爽,热退喘平。又开了一剂大青龙汤,清里热,通腑实,一剂服尽大便通下,诸症若失,病豁然而愈。在家休息了几日,我把父亲送回医院,王院长和张医生都非常惊喜。父亲叙述了治疗过程,王院长鼓励着我,张医生在无言中流露出敬佩之意,我的心中荡漾着喜悦与甜蜜。小荷才露尖尖角,初涉岐黄显神效。
       母亲咯血
       在我童心的记忆中,母亲体弱多病。我学医后方知是患肺结核,那年代里生活很艰苦,有病没条件治疗。
       1961年秋的一天,母亲在阵咳后大量咯血,全家人非常着急,父亲更是一筹莫展。我思索着怎样给母亲治疗,忆起白芨能止血疗伤,养阴补肺。咯血是肺因空洞所致,用此药是否能治疗?但无经验,怎么办?心里想试试看,此药无毒害。于是自拟了一张处方:白芨30g,炙百合30g,儿茶10g,炙甘草10g。母亲一剂服完,咯血大减,连服三剂,咯血全无,精神好转。为治母亲的病我更加深入地探索,翻阅大量书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母亲的顽疾治愈,创造出了治疗咯血与肺结核的有效方剂,至今用于临床,造福于更多的人。
       儿子高烧昏迷
       1965年10月,是我宝贝儿子刚满三周岁的时候,他突发高烧昏迷。妻子心急如焚,抱着儿子去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小儿感冒,开了3天的青霉素,但病没有好转。医生建议到县医院诊治,妻子无奈来到县医院就诊,经诊断,还是青霉素疗法,住院5天无效,儿子更加昏迷,医生建议再转上级医院。那个年代生活困苦,没钱转院,只好抱着儿子返回家中,把儿子放在炕上,守在一边无声哭泣。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种想法,是否气虚发热,但无确切经验,事已至此,只有试一试,便开了一方(人参3g,川附子2g,姜炭2g,炙甘草3g),妻子急忙赶到围子医院,张医生问孩子的病,妻子把去县院治疗经过说了一遍,拿出我开的处方给他看,张医生看过处方,用讥讽的口吻说:“能起作用吗?高烧昏迷还用大热药,这不是火上浇油?”妻子把处方递给我父亲,父亲无奈地按方取药。妻子急返回,煎好药,一滴一滴给儿子服下,约两小时后,儿子睁开眼,神志有所好转,再服一汤,体温下降。效不更方,第二天妻子再返医院又取一剂,尽剂而愈。第五天妻子抱着儿子重返医院,父亲和张医生看到孩子病已痊愈,非常惊奇,张医生不解地自言自语:“怪!这几味不起眼的草根树皮能治好高烧昏迷?”父亲见到孙子喜出望外,抱在怀里久久不想放下,激动的泪水滴在孩子的头上,无声的眼泪诉说着:疗效是硬道理,事实胜于雄辩。
       妹妹高位截瘫
       2003年夏,我的妹妹董维菊和妹夫姚希民在浇地。为了找点阴凉就把拖拉机斗竖起来,妹妹在底下休息,突然车斗倒下,正砸在妹妹颈部,妹夫见状急跑过来,从车斗下把她拖出,此时妹妹呼吸困难,两眼凸出,血红欲滴。送往昌邑人民医院,经诊断不能治疗,急转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六天我和弟弟及妹夫的兄弟姐妹等7人来到医院,走进病房,希民慌忙站起来,我询问妹妹的病情,希民说:“经CT诊断,整个颈椎砸伤,关节错位,治疗方案手术。”我问如果不手术能不能治疗,希民回答:“只有手术,别无他法,如不手术治疗必高位截瘫,我已向北京、济南、诸城等有关医院咨询是否有其他好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是一个治疗方案手术。”该院医生已预定18号做手术,大家都注视着我,希民说:“大哥,你看怎么办?”我沉思良久,坚定地回答:“出院回家治疗。”众人听罢目瞪口呆,气氛非常沉静。我接着说:“维菊的病已诊断明确,因颈椎受伤导致全身瘫痪,手术是西医的唯一疗法,但所伤部位是人体“雷池”,若手术不成功,确实要高位截瘫,那时怎么办?钱也花了,人也残了,请问诸位谁能和医院对簿公堂,打这场医患官司?那时后悔莫及,我的观点是回家用中药治疗,恢复损伤的颈椎,计划治疗一个月,若无效再手术也不晚,若治疗好了,人不受刀下之苦,更不用花那数以万计的钱。大家认为如何?”希民心直口快,说:“大哥,你说得对,有道理,我们明天就出院。”
       第二天上午8点,希民走进办公室跟刘主任说要办理出院手续,刘主任大为吃惊:“你们要往哪个医院转?”希民回答:“回家。”“天方夜谭”刘主任说,“这样的疑难杂症,回家怎么治?不用说治病,高烧怎么办?”希民言辞坚定:“我们出院不须你管了。”刘主任只好让他签了字“强行出院,后果自负。”
       回家后希民的亲朋好友蜂拥而至,问及出院原由,希民说了一遍。有人不礼貌地说,维菊的哥哥自不量力,他有什么本事能治好这病?
       我拟定治疗方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内服汤药,外敷散剂,复元活血汤为主方,服药三剂,体温恢复正常(高烧淤血作祟)。按摩颈椎,活动四肢。经精心治疗21天,妹妹奇迹般地站立起来,走到街上,晚间街上乘凉的人纷纷围过来观望,问长问短,众人都很惊喜,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大家都在议论着维菊的病是她大哥董维平给治好的,因此众人给我送了一个称号———董神仙。我不是神仙,这神奇的疗效来自于祖国伟大的中医药宝库。
       祖国的传统医学啊!展开医药双翼,历上下五千年,艰难磨砺,停憩在时代上空,喜逢“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的大好时机,必将造福更多的人。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