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加味归脾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
作者:严华    
作者单位: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医院 2114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味归脾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血小板计数减少是重要的检查指征,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笔者采用加味归脾汤治疗血小板紫癜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观察100例病人为200009~200512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198612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中,男性9例,女性41例,年龄18~7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对照组50例中,男性8例,女性42例,年龄21~7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泼尼松10 mg,3次/d;氨肽素1 g,3次/d。
       2.2  治疗组方投加味归脾汤。处方:炙黄芪45 g,人参6 g,白术、白芍各10 g,紫草20 g,仙鹤草20 g,三七粉(吞服)6 g,生地、熟地各10 g,当归10 g,广木香6 g,龙眼肉20 g,茯苓10  g,炙甘草5 g。1剂/d,分早晚2次服用。配合泼尼松10 mg,3次/d。随证加减:腰膝酸软者加山萸肉6 g,川断10 g;形寒肢冷者加熟附片10 g,淡干姜3 g;月经过多者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
       
       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1]无出血,血小板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2年以上无复发为基本痊愈,为显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持续2个月为良效;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15 d以上为进步;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良效21例,进步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4例,良效15例,进步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3.3  病案举例男,76岁,退休教师,20020928就诊,表现为反复四肢紫斑,近日来加重,舌上紫斑,伴齿衄,头昏神疲乏力,纳少面色少华,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血小板21×109/L。中医诊断:紫斑。证属脾不摄血,血溢脉外。治予益气养血摄血为法,方投加味归脾汤。方药组成:炙黄芪45 g,人参、广木香、山萸肉各6 g,三七粉6 g(吞服),白术、白芍、生地、熟地、当归、茯苓、川断各10 g,仙鹤草、紫草、龙眼肉各20 g,炙甘草5 g。1剂/d,分2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配合泼尼松10 mg,3次/d。四肢紫斑及舌上淤斑、齿衄等出血症状全部消失,血小板升至112×109/L,随访6个月无复发。
       4  讨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祖国医学“紫斑”之范畴,乃系先天禀赋因素或因病久脾虚不摄等,使血溢脉外,以皮肤黏膜出现紫暗斑块及其它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叶天士认为:“斑属血者恒多”,治疗上多以补气摄血为法。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生地、熟地、白芍补血养心;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紫草、仙鹤草、三七化淤止血,为止血治癜之要药。《本草纲目拾遗》谓:“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止血摄血之功,故获佳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