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的方法、接受性及对情绪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闫少校, 曹延筠, 崔界峰, 邹义壮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建立“改良中医情绪疗法”(Modified TCM Emotional Therapy, MTET)的操作方法并研究其接受性及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0例有情绪困扰者使用MTET,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焦虑状态/特质询问表中的焦虑状态问卷(STAI-S)和中医七情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 STAI-S评分降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中正性情绪“喜”评分增高,而负性情绪“怒”“忧”“思”“悲”“恐”和“惊”的评分降低,经配对t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MTET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接受性,能增加情绪困扰者的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和焦虑水平。
       【关键词】  中医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 情绪;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Preliminary Study on Practical Method and Acceptability of Modified TCM Emotional Therapy and its Influence on Emotion
        YAN Shaoxiao,CAO Yanjun,CUI Jiefeng,ZOU Yizhuang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Beijing 10009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practical method of Modified TCM Emotional Therapy (MTET) and explore its acceptability and influence on emotion. Methods60 cases with emotional aporia were recruited to receive MTET, and their anxiety states were rated by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lf-rating seven emotion scale (SES). ResultsCompared with pre-therapy, their STAI-S scores of post therapy were decreased, and their positive emotion, such as “Xi” scores were increased, while negative emotion, such as “Nu”“You”“Si”“Bei”“Kong”and “Jing” scores were decreased in S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paired-t-test (P<0.05~0.01). ConclusionMTET has good accept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nd can enhance positive emotion and reduce negative emotion or anxiety level in customers with emotional aporia.
        Key words:TCM psychotherapy;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Emotion;  Modified TCM emotional therapy
        近年来关于中医心理治疗的报道并不少见,但多为对古代心理治疗医案的总结,真正能提出可操作的治疗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的少,其中单纯运用中医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更为少见[1]。我们根据中医“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原理,结合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改良中医情绪疗法(Modified TCM Emotional Therapy, MTET)”,并将其应用于有情绪困扰的人,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通过中华精神卫生网(www.21jk.com)招募。入组标准:经常出现愤怒、抑郁、紧张、害怕、忧虑等情绪异常者;轻度的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患者。排除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大于50分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大于50分者。
        共63人报名参加,实际参加人数60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6.31±9.1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5.91±1.89)年。
        1.2  方法
        1.2.1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采用团体治疗的形式,治疗活动为1 d,时间为9 am~12 pm,1 pm~4 pm。治疗共分3个阶段:
        暖身阶段:介绍团体规则,强调保密原则,所有人相互认识、打招呼、自我介绍等,约20 min。
        治疗阶段:①以参加本次治疗到场前后顺序编号1,2,3,4……,将1号与2号、3号与4号、……、59号与60号等每两人一组,互相宣泄情绪。指导语:“想象一下对你有重要影响的一个人,可以是家人、朋友、上司或其他任何人,此时你最想给他说的话是什么;想象你的同组成员就是那个人,你可以向他表达喜欢或思念与关爱,也可以表达愤怒、伤悲、害怕等,或任何你想表达的想法。过一会儿相互交换角色。”持续时间约30 min。②将成员按照宣泄情绪的种类不同分为5个大组,分别为以喜、怒、悲、思或恐为主者。③通过角色扮演等技术,对每组成员给以情绪引导,根据情绪的五行属性,引导出可以克制其情绪的另一种情绪。④在角色扮演中,让自己最亲近的人给予拥抱等爱的补偿,并鼓励团体给予关爱。
        体验分享阶段:让成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体验,分享自己相似的经历和回忆。
        1.2.2  量表评定治疗前后均使用焦虑状态/特质询问表中的焦虑状态问卷(STAI-S)[2]和自拟中医七情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其中中医七情自评量表共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评估项目,它们的具体含义:喜为轻松、愉快、高兴的体验;怒为愤怒、发火的情绪体验;忧是所面临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担心,并出现心情低沉、兴趣丧失、性欲低下及自我感觉差等[3];思为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产生的担忧、焦虑,或对某人某事的思念;悲是因失去重要的人或物而感到难过、悲伤、悲痛的情绪体验;恐是对某种场所、社交活动或某种情景惧怕不安;惊是突然遭受意料之外事件而产生的紧张、惊奇的情绪体验。每一种情绪采用0~8分的9级评分法。0分代表没有这种情绪;8分代表这种情绪非常突出或严重。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在0~8分之间选择合适的分数。
        1.2.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有16例因量表填写项目不全未进行统计,实际填写完整测验4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37.02±9.5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6.05±1.57)年。
        44例情绪困扰者治疗前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各项得分及STAI-S总分比较见表1。表1  治疗前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各项目得分及STAI-S总分比较(±s)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喜4.66±1.715.48±1.76-5.006<0.01怒2.34±2.111.16±1.514.032<0.01忧2.52±2.141.73±1.882.571<0.05思3.68±2.072.11±1.636.423<0.01悲2.73±2.631.41±2.144.658<0.01恐1.57±1.761.00±1.382.287<0.05惊2.07±1.851.20±1.552.977<0.01STAI-S35.88±8.3930.41±8.345.583<0.01
        由表1可知,治疗后中医七情自评量表中正性情绪“喜”评分显著升高(P<0.01);负性情绪“怒”“忧”“思”“悲”“恐”和“惊”评分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后STAI-S总分评分显著下降(P<0.01)。提示MTET对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及焦虑水平。
           3  讨论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构建、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4],所以研究创立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5]。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的情感特点[6]。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该书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7]。明确提出了“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方法。“情志”指人的五种基本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上述五种情志分别为木、火、土、和水五种性质。而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规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情志相胜”心理治疗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相胜)的规律,有意识的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如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实际操作时,后世多遵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提出的“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8]”的治疗方法,其中多数方法实际上是生硬地给当事人强加于一种不良刺激,导致出现另一种负性情绪,显然有悖于现代伦理原则,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我们根据“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原理,结合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际,提出了“改良中医情绪疗法(MTET)”。治疗过程分为暖身、治疗和分享3个阶段。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若反应太过,则成了异常之情,会导致出现情绪和心理异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喜怒伤气”,喜怒,泛指情志过度;气 ,指脏气;说明情志过度损伤五脏气机[9]。在我们的治疗中,首先将压抑的、超出正常的情绪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给予宣泄,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把要发泄的情绪向模拟对象发泄出来,降低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反应。
        接下来的重要步骤是根据“情志相胜”的理论给予治疗。我们在此治疗阶段中独特之处在于,根据“情志相胜”的原则,因势利导,使他的情绪能够正确的疏泄,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而不是强加于一种情绪刺激。以“悲胜怒”为例,当某人变幻无常、脾气暴躁,对别人充满敌意、憎恨愤怒时(怒),可以肯定的说,他一定潜在的受到了某种伤害,通过团体角色扮演,打破坚冰,透过愤怒和敌意的表层,你所发现的将是令人伤心的泪水(悲)。这样,当他悲伤的情绪充分表达的时候,愤怒也就减轻了。生活中,夫妻之间有时候生气,但到一定时候有一方哭出来的时候,其实愤怒已经化解。所以,这是另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悲胜怒”,它可能更有可操作性。
        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治疗结束时爱的补偿。思的延伸意义是“爱”[10],脾主思,脾土位居身体中央,为气机枢纽 ,有主持其他脏腑气机之功,而“思”也是情志活动中心,为七情的“中心之情”,对七情起着主导的作用[11,12]。在经过情绪的宣泄、调整之后,内心可能变得非常脆弱,这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我们在这个阶段适时的给予拥抱等关爱作为补偿,使其感受到来自亲人、团体的关爱,可以抚平其心灵的创伤,有利于情绪向正性方向调整。
        治疗中的分享,有助于使团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成员的相似经验也有助于形成对被治疗者的支持,得到来自团体支持的力量。
        本研究显示,MTET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较理想的。经过治疗后,团体成员的正性情绪——“喜”明显增强,而“怒”“忧”“思”“悲”“恐”和“惊”等负性情绪明显减轻。STAI-S可以评估应激与非应激情境中当前的焦虑状态[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团体的焦虑状态评分显著降低,提示MTET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情绪。
        因目前是建立MTET方法和治疗试验阶段,主要目的是创建治疗程序、评估可接受性、副作用和治疗对情绪的影响(相当于临床药物试验的第1,2期实验),下一步才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所以本研究的只是对MTET近期效应的初步研究,其远期疗效及对神经症、心境障碍等疾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 芳,潘远根.中医心理疗法研究若干问题与发展趋势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1):42.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7.
       
       [3] 乔明琦,张惠云,韩秀珍,等.七情定义新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12.
       
       [4] 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2002 ,56(1) :46.
       
       [5] 向 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 (2):64.
       
       [6] 曾 智.古代中医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2.
       
       [7] 王 冰(唐代).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
       
       [8] 张从正(金代).儒门事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9.
       
       [9] 熊继柏. 析《内经》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则——中医古代心理疗法理论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4):152.
       
       [10] 陈慰中.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55.
       
       [11] 翟双庆,王长宇,孔军辉.论五神、七情的五行五脏归属[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1.
       
       [12] 汤朝晖,周志彬,严石林,等.论七情致病中“思所伤”的中心地位和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00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