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十二:脾胃   论脾胃虚实传变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东垣曰:“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山谷土气,脾为土脏,故相通)。六经为川(六经者,三阴三阳也,周流气血,故为人之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言水气之注也)。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浸淫滋养于筋也)。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浊气者,食气之厚者也),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肺主毛,心主脉,肺藏气,心生血。一气一血,称为父母二脏,独居胸中,故曰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者,气聚之府也,是谓气海,亦曰膻中)。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