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秋疟指南
卷二   附录唐容川先生痢证方治诸方列下
清 · 林天佑
下载:秋疟指南.txt
本书全文检索:
       痢为病,发秋天,古名肠澼,又名滞下。今名日痢,而又不爽利也。与洞泻相别天渊,四季皆有。此症惟秋时,此病为更多。所以秋时此症更多者,盖五行之序由春入夏,为木生火,热气主事之时也。由夏至长夏,六月为火生土,是为湿土主事之时。热来蒸湿,合气为暑,故六月节名小暑、大暑。至秋以后则土来生金,湿热当止,故其节名处暑。言暑气自此止也。暑止则热气变为凉气,而凉风至矣,湿气变为清气,而清肃降矣。如此则秋金气旺,木火自戢,中土不致受邪矣。若其人之肝木太旺,遇金来制之,而木不受制,遏郁生火,则热气不退,火反克金,金气不得清肃,因之湿亦不化,与热相蒸,蕴结血气于三焦肠胃之间,酿为腐秽胶黏之汁则成痢矣。盖人身肝主疏泄,疏者条达而止也,泄者顺利而下也。木气不疏则郁,郁者草木多而壅遏也。木气大泄则暴注,暴注者泄力太过之故也。然使金不与木争,则泄而不敛,何至滞塞哉!惟当秋金收敛之令,肺气不应受邪,故金必与木争,木愈旺则金愈收,是以逼迫艰涩而成里急后重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