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岁土太过,饮发中满食减。又曰: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畜,中满不食。又曰: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土郁之发,为饮发注下。太阳之复,唾出清水及为哕噫。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考《内经》止有积饮之说,本无痰症之名,自仲景创之,而诸家言痰者纷纷矣。然痰与饮不同,饮为水液,停积胸腹间,而痰则稠浊无处不到,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当知其辨。
张子和曰:痰症有五,风痰、热痰、湿痰、酒痰、食痰。留在中脘,亦令人憎寒发热,痞满自汗,有似伤寒者,特头不痛,项不强耳。
陈无择曰:病人百药不效,关脉伏而大,或眼皮眼下如灰烟黑者,皆痰也。
丹溪谓:二陈汤治一身之痰,下行上行,各加引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