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蛊毒痢候: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小儿解脱,为其所伤。邪与血气相搏,入于肠胃,毒气蕴积,值大肠虚者,则变痢血。其痢状血色,蕴瘀如鸡鸭肝片,随利下。此是毒气盛热,食于入脏,状如中蛊,故谓之蛊毒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脾毒痢候歌:
脾间有毒号纯阳,本为医人热药伤。致使大肠多结涩,多饶滴血在枯肠。如风腹闭难开眼,身热头温脚转凉。舌赤胸高为此候,多啼喘急细消详。(四十八候云:更如狂。)
先须解热并开胃,便是明医用药良。此脾受热积失治,伏毒治当以凉脾,次去其积。若胸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啼急则不治也。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