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李翰卿医学全集
附子论
现代 · 李翰卿
下载:李翰卿医学全集.txt
本书全文检索:
       虞抟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吴绶说: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中药学讲义》称:“(附子)为补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张景岳称:“(附子)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畏人参、黄芪、甘草、黑豆、绿豆、犀角、童便、乌韭、貼风。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暖五脏回阳气,除呕秽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腹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阴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凋,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目录
医家小传
感冒
   简介
   感冒类型
   小伤寒证治三法
   辨恶寒
咳嗽
   为咳嗽正名
   一、咳嗽的主症及全身症状辨
   二、识咳六法
   湿痰咳嗽治疗七法
   小儿五更作咳 治宜通里攻下
   咳喜侧卧一边 当从瘀血论治
   阴虚咳嗽治验
   二陈汤主治两类咳嗽
   止嗽散化裁治百咳
温病
舌诊
   简介
   一、舌质
   二、舌苔
湿温病的发热特点及其证治
   简介
   特征
   湿温
   治温病邪在气分四不可
   温病的愈后调理
邪伏膜原
泄泻
从症状的鉴别诊治入手
热结旁流与食泻的鉴别
痢疾
消化性溃疡
重症肝炎
癌症
   简介
   (一)食道癌、胃癌
   (二)直肠癌
   (三)胰腺癌
   (四)肝癌
   (五)鼻咽癌
   (六)肺癌
   (七)乳腺癌
   (八)腮腺癌
   (九)甲状腺癌
   (十)颔癌
   (十一)膀胱癌
   (十三)肾癌
   (十四)舌癌
   (十五)耳癌
   (十六)肌肉癌
   (十七)骨肉癌
   (十八)宫颈癌
泌尿系感染
   简介
   1.发热为主型
   2.无发热型
   3.低热为主型
   4.反复发作尿热尿痛型
肾炎的临床诊治
   一、关于阳水与阴水
   二、肾炎的治疗方法
   三、肾炎的调养
血证
   吐血证治二十法
   血证发热辨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介
   一、贫血
心悸怔忡
胸痛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眩晕
   简介
   一、风火痰郁,起于肝风
   二、痰浊致眩.脾虚湿盛
神经衰弱
痹证
   简介
   一、治痹大法
   二、痹证治疗九法
   三、久痹治验举隅
   十八种痹辨治要则
昏迷
一氧化碳中毒
虚劳
虚火证治
   简介
   一、什么是虚火
   二、如何治疗虚火
   三、验案二则
虫证
崩漏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经行身痛
经期便血
带下病
妊娠病滑胎
保胎要则
产后病
妇科杂病
   简介
   子宫脱垂
宫外孕
阑尾炎
肠梗阻
胰腺炎
败血症
半身不遂
经验
   简介
   痼疾夹感新病 治标重于治本
   认证用药 善抓独特
   疑难重症 首重腹诊
   辨别口感,犹重详察
   练习诊脉应以缓脉为标准
   伤寒、温病细鉴别
关于阳虚
   一、什么是阳
   二、什么是阳虚
   三、阳虚的原因
   四、阳虚的种类
   五、阳虚的症状
   六、诊断
   七、机制
   八、阳虚各证
   九、阳虚主要方剂用法
关于阴虚
   一、什么是阴虚
   二、阴虚的原因
   三、阴虚会引起什么变化
   四、阴虚的症状
   五、阴虚的诊断
   六、阴虚的治法
   七、阴虚的方剂
   八、阴虚的药品
   九、阴虚一切禁忌
寒证小议
   什么是“寒”?
   寒证的症状
   寒中包火与火中伏寒
血证论
   简介
   论瘀血与五脏之关系
   四肢厥冷有阳虚与失血之别
   热入血室论
汗法小议
滋阴法的禁忌证
下法在伤寒和温病中的不同应用
临证用药 重视调理脾胃
应用泻下之剂 贵在有胆有识
组方用药 严密灵巧
师古方重在师其法
关于方义与加减法
四物汤的临床应用
三泻心汤使用宜忌
细辛的用法用量
附子论
大黄论
师古而不泥古
年谱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
李翰卿语录220则
后记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