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卷七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唐 · 王冰
下载: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txt
本书全文检索: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
       食。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
   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卷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