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卷二   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唐 · 王冰
下载: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txt
本书全文检索: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
   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卷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