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不仅是一位中医临床学家,还是一位中医教育家。他从30年代开始从事中医教学,曾担任《金匮要略》、内科杂病、儿科、妇科、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学生包括大学本科班、中医进修班、专科师资培训班、助教班、西医学习中医班、业余中医班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他对中医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对中医临床学科的课堂与实践教学有丰富的经验,并提出因材施教,广开思路,理论结合临床的教学方法,是现代中医教育的一代宗师。
古代中医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师徒相授。习医者常从背诵药诀方书入门,继而研读医经,并随师侍诊,抄录医案,再从中悟出医理。这种教学方式着重于实践,理论则以自学为主。由于门派、地域所限,其知识往往较为局限,而理论亦常常有所偏颇。另一种方式是以儒通医或由道、佛而通医。文人学医有着较好的古文学根基,往往从中医经典入手,饱览前人医著,再验诸临床,进而提出己见,立一家之言。纵观历史上之医学大家,以儒通医者甚众,如张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