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中医古籍
|
中医教材
|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
国学经典
|
中医药数据库
|
文章
|
医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无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中风斠诠
简介
民国 · 张山雷
下载:
中风斠诠.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中风斠诠》3卷。张山雷撰于1917年。卷1中风总论;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卷3古方评议。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参照西医学说,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
张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生于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卒于1934年。
张氏禀赋聪颖,自幼好学,先后随当地诸医学习,数年间,学识大进。后又师从同邑黄墙村名医朱阆仙,为朱氏创办的黄墙中医学校拟订教学规划,编纂讲义。后又任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编写讲义,亲自执教,任教十五年,受业学生六百余人。
学术上主张“融洽中西”,著有《中风斠诠》《疡科纲要》《脉学正义》《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本草正义》等。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序一
序二
中风斠诠自序
自序
序三
中风斠诠后序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一节 论风之为病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
第二节 论中风之病,汉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证乃识内因
第三节 论昏瞀猝仆之中风,无一非内因之风
第四节 论医学家类中之病名,不如径作内风之明显
第五节 论《甲乙经》之中风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内风之病认作外风之误
第六节 论仲景伤寒六经皆有中风,本言外感之风,而后人误以内动之风附会,六经遂有中风中经络一说
第七节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第八节 论续命诸方,古人本以专治外因之寒风,而已并用寒凉,可见古时亦是肝火内燔之证
第九节 论古书所谓真中风之病必不多有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第十二节 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
第十三节 论时病杂病亦最多气血冲脑之证
第十四节 论阴寒之气上冲,亦能激动脑神经而失知觉、运动,发为昏厥、暴仆、痉直、瘛瘲等症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一节 脉因证治总论
第二节 脉法总论
第三节 治法总论
第四节 论闭证宜开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第六节 论肝阳宜于潜镇
第七节 论痰涎宜于开泄
第八节 论气逆宜于顺降
第九节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第十节 论肾阴渐宜滋填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卷第三·古方平议
第一节 古方总论
第二节 开关之方
第三节 固脱之方
第四节 潜镇之方
第五节 化痰之方
第六节 顺气之方
第七节 清热之方
第八节 滋养之方
第九节 通络之方
第十节 风家服食之方
第十一节 通治中风方之辨正
附
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经典中医古籍
素问
灵枢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
难经
本草纲目
外台秘要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人参
丁香
黄芪
鹿茸
芦荟
菊花
百合
当归
海马
灵芝
阿胶
红花
珍珠
槟榔
天麻
山楂
白果
三七
蜂蜜
木瓜
冬虫夏草
枸杞子
蒲公英
西洋参
五味子
玫瑰花
党参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
列缺
手三里
曲池
足三里
地仓
三阴交
合谷
地机
血海
青灵
少海
肩贞
睛明
肾俞
委中
承山
涌泉
太溪
照海
劳宫
外关
阳陵泉
光明
大敦
太冲
长强
腰阳关
命门
关元
大椎
复溜
百会
飞扬
内关
药茶数据库
清宫减体茶
枇杷茶
枸杞茶
麦门冬茶
杜仲茶
续断茶
何首乌茶
生地茶
菊花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
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不能仅凭此信息购药、用药、诊断疾病或开处方,而应以其使用说明书为准,并谨遵医嘱。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 www.tcmdoc.cn 站长信箱:tcmdoc@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