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中风斠诠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民国 · 张山雷
下载:中风斠诠.txt
本书全文检索:
       寿颐按:张伯龙,名士骧,山东蓬莱人,著《雪雅堂医案》,有《类中秘旨》一篇,二千馀言,援据西医血冲脑经之说,而畅言其原委,最能发明此病之实在。习医者必读此,而始知前人所论,似是而非,皆不足据。若西医之说,在彼以剖验得之,固有确实证据,然习中学者,不能推测其所以然之故,则亦必不肯信。非得伯龙氏据《素问》「气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一条,以互证之,则是病之原理,必不足以标示天下。即西医之说,彼亦止能言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断不能语以《素问》大厥之旨。伯龙独能融会而贯通之,始知中医之说理真切,绝非新学之研究形色者,所可作一例观也。伯龙此论虽若为是病别开生面,实则拨云雾而见青天,始为世界放一光明景象,以此二千馀年迷离恍惚之中风一病,乃有一定不移之切实治法,岂独谈中医者,从古无此经验,即治新学者,亦万万无此理论、无此实效,功德及人,夫岂浅鲜?自谓秘旨,洵非虚语,然颐读之而更有说焉。内动之风发源于气火之上冲,固是不易之定理。惟自丹溪西北有真中风,东南为湿热痰之说,印入人心,学者鲜不谓气火上升之证,盛于东南,而必不可概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序一
序二
中风斠诠自序
自序
序三
中风斠诠后序
卷第一·中风总论
   第一节 论风之为病以外因内因为两大纲
   第二节 论中风之病,汉唐治法皆是外因,金元辨证乃识内因
   第三节 论昏瞀猝仆之中风,无一非内因之风
   第四节 论医学家类中之病名,不如径作内风之明显
   第五节 论《甲乙经》之中风本是外因,而始有以内风之病认作外风之误
   第六节 论仲景伤寒六经皆有中风,本言外感之风,而后人误以内动之风附会,六经遂有中风中经络一说
   第七节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第八节 论续命诸方,古人本以专治外因之寒风,而已并用寒凉,可见古时亦是肝火内燔之证
   第九节 论古书所谓真中风之病必不多有
   第十节 论张伯龙之《类中秘旨》
   第十一节 论张伯龙之所谓阳虚类中
   第十二节 论今人竟以昏瞀猝仆为脑病之不妥
   第十三节 论时病杂病亦最多气血冲脑之证
   第十四节 论阴寒之气上冲,亦能激动脑神经而失知觉、运动,发为昏厥、暴仆、痉直、瘛瘲等症
卷第二·内风暴动之脉因证治
   第一节 脉因证治总论
   第二节 脉法总论
   第三节 治法总论
   第四节 论闭证宜开
   第五节 论脱证宜固
   第六节 论肝阳宜于潜镇
   第七节 论痰涎宜于开泄
   第八节 论气逆宜于顺降
   第九节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第十节 论肾阴渐宜滋填
   第十一节 论通经宣络
卷第三·古方平议
   第一节 古方总论
   第二节 开关之方
   第三节 固脱之方
   第四节 潜镇之方
   第五节 化痰之方
   第六节 顺气之方
   第七节 清热之方
   第八节 滋养之方
   第九节 通络之方
   第十节 风家服食之方
   第十一节 通治中风方之辨正

   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