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医经原旨
卷三   气味第七
清 · 薛雪
下载:医经原旨.txt
本书全文检索: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此以草言者,木亦在其中矣。青、黄、赤、白、黑,五色之正也,然色有浅深间杂之异,故五色之变不可胜视;酸、辛、甘、苦、咸,五味之正也,然味有浓薄优劣之殊,故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即此五色五味之变,已不可穷,而天地万物之化,又乌得而量哉!)嗜欲不同,各有所通。(物性不齐,各有嗜欲,声色臭味,各有所宜,故各有所通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也。清阳化气出乎天,浊阴成味出乎地,故天食人以气,地食人以味。此即天地之运,阳阴之化,而人形之所以成也。)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气入鼻,由喉而藏于心肺,以达五脏。心气充则五色修明,肺气充则声音彰着,盖心主血,故华于面,肺主气,故发于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入口,由咽而藏于肠胃。胃藏五味,以养五脏之气,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绪言
卷一
   摄生第一
   阴阳第二
   脏象上第三
   脏象下第三
卷二
   脉色上第四
   脉色下第四
   经络上第五
卷三
   经络下第五
   标本第六
   气味第七
   论治第八
卷四 疾病第九
   病机
   邪气
   阴阳
卷四 疾病第十
   经脏
   虚实
   时令
卷五 疾病第十一
   五气
   情志
   
   
   伤寒
卷五 疾病第十二
   寒热
   
   
   
   
   鼓胀
   津液
   水疸
   
卷六 疾病第十三
   胎孕
   血枯
   癫狂
   卒痛
   
   痹疝
   
   
   伏梁
   五变
   病变
   杂病
卷六 疾病第十四
   涕泪
   
   
   
   
   
   痈疽
   
   失守
   五逆
   死期
   经终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