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名老中医周岱翰经验集
临证特色   五、癌瘤痼疾盘根错节 知常达变内外并治
现代 · 周岱翰
下载:名老中医周岱翰经验集.txt
本书全文检索:
       ———肿瘤外治法经验(一)外治法始于《内经》成熟于《金匮》活用于《理瀹骈文》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九窍或病变病位以达到祛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治法的渊源久远,始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至《内经》,便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提法,开始了针砭、按摩、烟熏、猪膏、外用等外治法,其中有治筋急用“马膏膏法”及“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涤风中血脉”的记载。
       《周礼·天官篇》也提出“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郑玄注五毒:“今医人有五毒之药,合黄蝥、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烧三日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以治疡。”至汉代,仲景在《伤寒论》便较系统地记叙了用药摩、润导、烙、沥、洗、熏、坐、浸脚等各种外治法及创制相应方药。到了明清时期,中医的外治法已较为成熟,有薛己的《外科枢要》、王肯堂的《疡科准绳》、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以陈实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