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教材
《中药学》七版
第四章 中 药 的 性 能   第四节 归 经
下载:《中药学》七版.txt
本书全文检索: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也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药物归经理论的形成可追溯到先秦的文史资料如《周礼》以及秦汉以来的《内经》、《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千金方》等大量医药文献,广泛论述了五味作用定向定位的概念,可视为归经理论的先声。《伤寒论》六经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唐宋时期《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衍义》、《苏沈良方》等医药文献都部分地论述了药物定向定位的归经作用,并逐渐与脏腑经络联系一起了,出现了药物归经理论的雏形。金元时代,易水学派代表人物张洁古《珍珠囊》正式把归经作为药性主要内容加以论述,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徐彦纯的《本草发挥》又全面汇集了金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总论简介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简介
   第一节 产 地
   第二节 采 集
第三章 中 药 的 炮 制
   简介
   第一节 炮 制 的 目 的
   第二节 炮 制 的 方 法
第四章 中 药 的 性 能
   简介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第四节 归 经
   第五节 毒 性
第五章 配 伍
第六章 用 药 禁 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 量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附篇一 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附篇二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关系
   简介
   第一节 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附篇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八章 解 表 药
   简介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九章 清 热 药
   简介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十章 泻 下 药
   简介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十一章 袪风湿药
   简介
   第一节 袪风寒湿药
   第二节 袪风湿热药
   第三节 袪风湿强筋骨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简介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简介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简介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简介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简介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简介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三章 开 窍 药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简介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 阳 药
   第三节 补 血 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简介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篇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
附录一 药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 药名拼音索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